从佛法的角度讲,人与畜生的本来面目是完全一样的,而这个身体是由自性中的道德福报和精神境界水平所感应到的不同外相躯壳。是我们灵魂六道轮回中的人道与畜生道。也可以说是周虚空、遍法界的生态能量维次空间

​佛法中讲,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自己的本如佛性,这本如佛性与佛教中崇拜之佛是完全一样的,佛是将自身本如佛性证悟出来的众生,我们则是还没将自身本如佛性证悟出来的本来之佛。我们是这样,畜生也是这样,还有其他能量维次空间的鬼神也是这样。人与畜生,从外相上看,各有不同,或者说成是完全不能沟通的两大类生命群体。但从性上看,也就是从佛法自性上讲,人与畜生的本如佛性是完全一样的。身相是由个人自性中道德积累和精神境界水平所决定的生命表相,但其根本的本如自性都是一样并且是一体的。畜生的身体同样是上帝租赁给其自性寄宿的躯壳,等同于我们的身体躯壳,内中的驾驶司机都是同类的灵魂,这就好比有人驾驶的是卡车、有人驾驶的是客车、有人驾驶的是小轿车,虽然车型与外貌不同,内中驾驶的都是人。由于工作的变故或车型的淘汰,人会改驾其他车型,而驾驶它的还是人。之所以我们对其他畜生乃至昆虫等低级动物做出理性行为的时候难以理解,就是因为我们没能认清生命的本来面目,一旦认清就不足为怪了。

佛教中讲,凡是没有证得本如自性佛法智慧的人和众生,都轮回于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都是可怜悯者。面对与我们同处一个生态世界的众生唯有畜生。之所以能处于同一个生态空间并能相互面对,就是因为有相互偿还的宿债关系和怨怨相报的宿怨关系。

畜生是接受自然磨难地自行消业及偿还宿债之道,虽然没有道德增加和提高自性精神境界水平的主观能力,但是,在其接受自然磨难的过程中,随着自性罪业的消尽,偿还宿债的结束,最终都是要返回到人道中来,不过,这种偿欠期间不能用几生、几十生、几百生来形容的,佛教用“劫”的期间来形容还欠的时间,“劫”是对无数生的形容,可见,一失人身,返回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有一点还是肯定的,就是动物无论受多少生的磨难,只会随着罪业的消尽和宿债的偿清,最终都是要返回到人道中来,决不会再往下道堕落,但人道就没有这种保障了。

动物一旦返回到人道,就再也没有这种绝对的安全保险,因为人是可以主观地掌握自己的思想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做出善恶不等的因果业,造成自性中道德积累的变化和精神境界水平的升华或堕落,即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性提高到天道的水平或是进入永恒的圣道。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腐化堕落造成自性道德积累的损失及精神境界水平的下降,甚至可以通过自己做恶,直接堕入鬼道、地狱道。在人道中,既有道德素质近于圣道的善良人,也有近于魔鬼的邪恶人。所以说,人道是凡圣同居土。人道与畜生道的不同点是,人道是自行决定以后生命轮回的新起点,即可以主动地进入脱离六道轮回的圣道,也会不注意地堕入到畜生、饿鬼和地狱道,一旦堕入畜生道,就只能是以被动地接受自然磨难的形式让自己重返人道,但那都是多少劫以后的事情了。佛陀讲,来生再来做人者,就好比是手抓大地土,仅是张开手后遗留在指甲缝中的一点点而已,绝大部分人都是堕入畜生、饿鬼和地狱道去了,这就给人一种错觉,认为人死后都要做鬼,所以说做人很难。而畜生道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有堕落方面的风险,因为它没有造恶的思想动因、能力和条件。

人与动物都是没有证得自身本如佛性的生灵,因此,都饱含有六道轮回的经历,自性中就会都有潜在的没有褪净的六道余习。动物虽然都是动物的外表,但其自性中仍然潜在的有天人道、人道、饿鬼道和地狱道的习性,其表现除了残忍外,也有其人性和天人性的一面,具体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些动物的舍己救人、知恩图报和一些十足人性化的行为等等。处于人道中的我们每个人,同样也有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的余习,具体表现就是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和一些人的堕落、恶劣、残忍,还有制造社会动乱及制造世界大战的战争罪犯等等。

从外相上看,动物要远比人类受苦受难遭罪得多,人类要远比动物享福幸运得多,但从对自性的救赎上,动物要远比人类稳妥得多,但是,没有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只能是默默地忍受自然的磨难,自然地等到重返人道机会的出现。人类在对自性的救赎上,虽然远比动物主观能动性方面大得多,但是由于自性中恶道潜在余习的影响,要远比动物的风险大得多。天人道甚至是圣道都是由人道而去,畜生道、鬼道及地狱道的众生们也都是只有在重返人道后才有主观能动权。六道中,也只有人道,做慈悲善良之举,可以进入天道,如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如果在潜在的本如自性上下功夫,依《楞严经》中佛陀的教诲修行,还可以证得自性中的本如佛性,脱离六道轮回之苦而成佛果。也可以保持自性中的人性而安居人道。可是,人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依自己的脾气秉性和享受欲望而堕落。甚至还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就是在钻地狱之门,正像是人们所说的地狱无门自来投。

因为人道是六道轮回的最后重启点,从自性上讲,人与动物又是相邻很近也极易混淆的两道,所以在人道也极容易地堕落入畜生之道,人们为了杜绝这类的趋势发生,这才规定出了法律、法规,既承认人的兽性一面,满足人们为了生存而索取的欲望,又要限制人们兽性发作不要越过这个做人的底限。那些身陷囫囵的罪犯们就是人道还没有享受完就堕入畜生道的失败人生者,所以人们不可不慎。

人与畜生的分别,从本如自性上讲仅差一道线,佛在《楞严经》的六道轮回中讲:“……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於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於文类。彼休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於达类……”在这里,佛陀将各类习性动物与习性相近人的轮回关系都讲得一清二楚。所以说,各种动物的习性,都可以在相近习性人的身上表现出来,所以人们才在一些故事角色的形容中,乐于人和畜生之间的相互转换。

现实生态世界中,无论畜生的属性如何,是低级动物还是高级动物,在其睁开双眼的那一刻起,在它们看来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无限美好。它们所知道的世界就是如此。每个刚出生的幼小生命一出世就忙于自己的生存、生活及所涉及到的相互伦理及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在它们所经历的一切活动中与我们一样,其内在的本如自性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的精神活动与我们一样地丰富多彩。它们同样有着与我们一样的我执,同样在感觉自己的生命是极其宝贵的。在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同样具有一定的伦理习惯与道德基础,它们的思想行为同样具有人性、兽性和佛性的特点。外相虽然千差万别,但从本如自性上讲,人与动物的本来面目是完全一样的,也是完全平等的,外相的差别,实质上就是道德积累和精神境界水平不同的差别。

佛教中众生平等的观点就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任何动物的生命本质与我们人类完全一样,不能小看它们,应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绝不能无缘无故地伤害它们,因此,真正的善良人们就是基于这样的心态才不忍心吃其它动物的身体以满足自己食欲。这是他们对其它动物充满了慈悲心的缘故,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善良行为,这无意中也在提高了自性的道德素质,提高了自性的精神境界水平。

人与畜生的本如自性是一样的,这似乎使人难以想象。如果善良人们的道德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精神境界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就可以很容易地体悟到这一点。

人与动物友好相处,并非是指长相思守,而是指尊重它们、爱护它们,不打扰它们。而有些人是将动物当作宠物。由于本原自性相同的缘故,在许多方面都会有所体现,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使得一些人们的情感与动物纠缠不清,结果造成精神境界的同一化,具体表现就是人性往动物的水平堕落,动物也更具人性化,这对动物来讲是一种好处,但对人来讲,则是一种不利。

人们都知道,对于恶人要敬而远之,更不要与他们为伍,但人们都不知道,这些畜生都是由于原来做人的时候造了令人唾骂的恶因才堕入畜生道的,如果我们证得圣果而有了天眼通,看到畜生过去生中所做的恶事的时候,必然不会再宠之为上宾而甘当其奴仆了,更不会再与宠物情感纠缠不清地长相厮守了。所以说,要安安稳稳地享受自己的人伦,不要与恶人、恶道纠缠不清地为自己造堕落之因才是智慧之举。

点赞(2)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