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人们的特点就是有顽固的执着,对自己的执着而生出了你、我、他及三世四方。对人群的执着而生出了民族。对土地的执着而生出了国家,对宇宙万相的执着而生出了科学,最高的是人们对虚空的执着而生出了宗教。有了执着就有了占有的欲望,这便是世俗人们的“求”。以上所说就是人们执着范围的逐步扩大而已。由于人们对执着范围的有限性,最大也就是宗教了,造成这种局限边界的就是教主。宗教就是人们欲望扩大到了虚空中,竟然将虚空也要规划出来占为己有,称是教主让自己信徒灵魂归宿的天堂,稍有一点科学智慧的人都会想到这是不可能的,这些人的有求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向外求,最小的是向社会求,求自身的利益。再大些的是依次地向民族求,向国家求,向宇宙求,最后最高的层次是向教主求,求死后自身灵魂的归宿。
佛教不同,佛教修行是教导人们向内求。大范围的想像我们都可以依靠科学来理解了,而内的范围又有多大呢,这可以从佛教经典《楞严经》中的一段话中去理解了,“……本来虚空在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无大无小无内外、无你无我无大千,本来一体,这就是本来的自己,佛教修行就是向这个内求,怎样才能理解甚至是找到这个内在的自己呢,这就是佛教中所讲的开悟了,达到自己的本来佛位就是归回到自己与宇宙万物的本来一体之中去了,这才是佛教中佛的本意。
佛教修行是没有局限的,那么有局限又如何呢?有局限就会有矛盾,有局限就会有竞争,有局限就会有斗争,有局限就会有战争,有局限就会有毁灭,这就是世界末日。所以说,只要是有局限就都是虚幻的,都是不实的。没有局限就是没有生死的、永恒的。这就是佛教与宗教及世俗的区别,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就如中华文化中的儒学教育也有人称之为宗教,其实不是,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佛教也不是宗教,是让人回归本位而做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