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讲,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同是周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一体、天人一体、宇宙一体没有分别、圆融无碍的本同之性,也就是宇宙佛性。我们的身体及与我们相处的万物都属于异,是我们的分别执着而从本来一体佛性中异化出来的万相。性是单一的,相是无尽的、不实的。性是永恒的,相是无限轮回和生灭变化的。在性方面的追求属于修行,在相方面的追求属于生活。性方面的奋斗领域是宗教,相方面的奋斗领域是生活。追求精神方面的修养属于道,而追求生活方面的享受属于俗。道与俗虽然同居于一体,却是不同的两个方面,即有相辅相成的默契,又有相互对立的矛盾。 我们身体的组成,一个是我们的身体生命,另一个是我们的精神生命,只有两方面的相互配合,才是一个鲜活的整体。在这两者之间,如果是我们的身体存在而没有了精神生命,就会成为植物人,虽然所有的生理机能都能维持,但迟早也会死去。就是以后科学发达了,有可能成为一具人为操纵的血肉机器人。如果没有了血肉之躯,我们的精神生命却仍然存在,这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我们的身体可以死亡消失,但我们的精神生命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人生用于肉身生活享受方面的努力,无论如何显赫辉煌,也是属于俗的范畴,对永恒的精神生命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人生用于精神方面的积极努力,哪怕是一点小小的作为,都会对精神生命产生影响,所以是属于道的范畴。 道与俗是我们生命的两个方面,道就是以善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小的如勤俭节约,到诸恶莫做、诸善奉行等就是道。追求道果就是修行,修行的结果就是让决定自己宿命的道德福报增加,精神境界升华到不同的档次。俗就是我们的事业奋斗,一般的事业奋斗大都是在消耗自己的道德福报,如果有了邪恶的成份,就是在糟蹋自己的道德福报。小的如奢侈浪费,到违法犯罪,大的如制造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或战争杀戮等等。 道与俗也是社会生命的两个方面,社会上的道德文明素质的程度属于道,而社会上的经济往来与享受程度属于俗。 道与俗受命于同一个生命体,却决定生命运行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兴旺发达,另一个是衰败毁灭。在一个生命的运行中,道的因素占主导地位,那么这个生命体就兴旺发达,对于我们个人,就是身体健康、家宅平安、事业发达、诸事如意。对于社会生命也是这样,道的因素占主导地位,那么这个社会就兴旺发达,社会安定,生态繁荣,生活其中的人们也安居乐业、幸福无比。如果俗的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就会健康受损,家庭、事业都会坎坷不断。如果社会上俗的因素占了主导地位,那么就会是尔虞我诈的竞争社会,就会出现能源和生态的种种危机,虽然生活其中的人们物质条件非常丰富,科学水平非常发达,但却没有的幸福感甚至是没有了安全感,这样发展下去的极端就是世界末日。所以说,世界末日是人为造成的。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个人道与俗的程度决定了社会的道与俗的程度,社会道与俗的结果又反馈给我们每一个人。 人生是每个人必需面对的一个现实,人类社会又是各自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巨大舞台,时时应答着人生的选择。面对社会的各种竞争与诱惑,有的人生非常精彩,有的人生却很无耐,这就使人们产生了迷惑:人生究竟是什么?人生奋斗是为了什么?人生最后得到的又是什么? 人生就是自己无限生命轮回中的一小段,在这以前,我们不知已经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人生,这生以后,还要无限地经历下去。人生所奋斗的就是道与俗的两类事业,属于俗的事业,无论做得再大,都是自己本有道德福报演绎出来的结果,演绎出来的越大,永恒自性中的道德财富就越少。如果在这演绎过程中有了邪恶的成份,那简直就是糟蹋自己的道德财富。对于没有演绎出来,也就是事业没有成功的人来讲,其道德财富没有丝毫损耗,又有什么可气恼的呢,不仅不应该气恼,还要庆幸自己没做糊涂事,因为人生就是一场梦,自己在这场梦中没有丢下什么,甚至因为经历坎坷磨难,还有可能使自己的道德财富有所增加。属于道的事业,无论做的再小,都会使自己的道德财富增加,使自己的精神境界水平上升。人生就是有意或无意地做这样的事情。佛教中讲“人身难得今亦得,善法人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待到何生度此身。”就是说人生是决定自己永恒精神生命命运的新起点,至于自己如何做,就是各人的问题了。对于人生不同的抉择,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其结果就是永恒自性中的道德财富的变化而已。只有道德财富增加了,精神境界升华了,那才是成功的人生,才是不虚此行的人生,才是获得无尽财宝的人生。 社会是具有不同道德财富积累,不同精神境界水平人的大杂烩,充满了无尽的邪恶诱惑,让人们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圣人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这一生后,很难保证自己再来,大部分是下世做鬼、做畜生、下地狱。因为自己的做人的福报都是在世间邪恶诱惑下浪费甚至是糟蹋尽了,再重返人身,则需要自己在地狱、在鬼道、在畜生道中,将自己的罪业消尽、宿债偿尽,才能返回到人道中来,几世能来,就很难说了。 社会上让人们浪费和糟蹋自己道德财富的诱惑太多了,多如牛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让我们防不胜防和难以招驾,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道德知识和一定的道德慧眼,能辨别善恶美丑,使自己的人生不白白浪费。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习,学习孔孟说教,再进一步学习佛法说教,自然会有美好的人生。 在理性的情况下,道与俗还是相互依赖的,好的道业培植自己的俗业,会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家宅平安,事业顺利。但是,社会上的舆论都是让我们追求享受、竞争、刺激,这些舆论都是让我们失去道业追求俗业,甚至利用人性中的贪、嗔、痴、慢、疑的余习,大肆宣扬杀、盗、淫、妄内容来攻击人们的软肋,让人们堕落,堕落是先从人们的健康开始,然后才是罪恶的膨胀。所以说,社会是污浊的。如果人们能在这污浊的社会中成就自己的道业,就要有极大的毅力和极大的智慧,否则只有堕落,这就需要人们克制自己少贪俗,因为贪俗必失道,求道就要少贪俗,这是一个没有任何调和余地的矛盾,看我们如何取舍。 纵观社会上的众多是非、矛盾、纠纷、争斗、犯罪、战争,都是建立在贪心、嗔心极度膨胀的基础之上的。贪、嗔的极度膨胀又是不明正知正见的最大愚痴。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也是通过政府鼓励人们的贪图享受的贪心膨胀来实现的。军火经济则是通过人们嗔心膨胀来做为动力的,甚至为此还要煽动战争。不少的经济活动就是直接建立在人们杀、盗、淫欲膨胀基础上的。而道德利益的实现却是建立在对自性中贪、嗔、痴意念的刻意戒守上,通过自己不懈的戒俗守道来实现的。但是,由于世俗人们的不理解,从不理解到妄评,最后到诽谤、排斥。尤其是那些建立在人们贪、嗔、痴意念膨胀基础上的经济势力,更是极力反对抵毁,这就使道俗矛盾成了白热化。 不难理解,道与俗是相矛盾的,唯有一定佛法智慧之人,可以利用世俗上的磨练因素,让自己的本如自性百炼成佛。没有一定佛法智慧之人在这善恶不分、是非难辩、恶易善难的世俗事物中,将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自己本来平静无染的永恒自性被其搞得像一锅沸腾的水,冒烟的油,随时都会翻滚、燃烧、爆炸。 在现实社会中,追求道与俗这两种利益的人同时存在,所以佛教中称人道社会是凡圣同居土。凡圣两道的现实社会表现就是,社会上的众多大的、小的,轰轰烈烈的及默默无闻的一切追求现实利益的人和事物,都属于凡、俗的范畴。宗教界的佛法修行人及善良人们追求人性道德利益的大小事业行为,都属于道的范畴。 社会上,大多数人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属于俗,同样也有不少的人,所求的不是世俗上的利益,而是人性升华的道德利益。这些人们所追求的就是道。求道的人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广做善事,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善良人们,有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做无私奉献的善良人们,克己奉公、刻苦修证的宗教修道士们。虽然是同处在一个人生舞台上,做的却是道与俗截然不同的事业。 世俗人们不理解善良人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什么?产生这种迷惑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人们没有看破自身的本来面目,是以自己的躯体当作了本质的自己,而善良人们是透过自身的躯体,将自己永恒的本如自性当作本质的自己。 道是宇宙的理性,是做人的理性,是人性的保障。道的高低决定人们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又决定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所作所为。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心念被邪恶说教所迷惑、所左右,迷失了自己最宝贵的本质东西。人们经过一生的奔波劳碌,经过人间繁杂事物的磨练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道业。这才开始关爱自己的心理调试、精神的安慰、生理养生以及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来积累自己的功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以求精神境界的升华。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处于诚信与竞争、养生与享受、宁静与应酬等矛盾之中。这些都是道与俗矛盾的反映。 道是自性精神修养的需要。俗则是人体感官的需要。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上的物质条件会更加丰富多彩,现实社会也会变的更加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社会污染、环境污染及精神污染问题也会象雪片一样地向人们袭来。为了生存,为了争得社会上的一席之地,就需要拼命地学习、工作、竞争。现实社会变的使人与人之间更加难以理解、更加残酷。因此,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普遍感到无形压力的存在。在拼命追求事业的同时,忘却了道业的培植与增长。使得自己的道德愿望与现实社会的分歧越来越大。道与俗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普遍感到做人难,做好人更难。人情味淡薄了,竞争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无硝烟战争,使得人与人之间不得不违心地虚伪、狡诈。这是人们与自性本来面目的严重背离,精神上的空虚和压力都是由于这种背离所产生的结果,也是道业浅薄的结果。所以,在这样的年代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更为重要。 道是一个永恒的概念,是宇宙的佛法理性,是宇宙善恶因果规律运行的一个重要依据,道业修持行为就是包容一切,善待一切,奉献一切,最后达到自己的本如自性与宇宙佛性的和谐统一。没有道的身体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可以毁掉一切,包括自己。道是制约身体感官的重要理性,他可以控制人的感官审时度势地索取、享受,不能超过限度。过多地索取将有损于道德的增加,甚至下降,以至堕落。而道德的沦丧、堕落导致身体感官的更大恶性索取。更大恶性索取又导致更进一步的道德沦丧,也就是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道德堕落所导致的恶性循环一旦发生,就很难自拔。最后很容易滑向地狱之门。 道德高尚之人,他的道德情操指使着他,不过多地享受、索取大自然与社会的赋予,而是适度地或更少地接受甚至放弃,这就是惜福。更为可贵的是还要付出,这叫积福。人到无求品自高,其道德积累和精神境界水平就是在这朴素的行为中一点点地不断地达到新的台阶。 道与俗是人生中相互联系统一又相互矛盾的两个重要因素。求道,就要对俗,即现实社会的一切自身实际需要适当地索取、享受乃至节约甚至付出。所以说,勤俭节约是人生的一大美德,一大善举,全社会的勤俭节约就是节约能源。全世界都勤俭节约,那么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生态危机立刻自然化解。追求道业的精进、提高自己精神境界的升华,就必须对世俗间事物的索取与享受加以节制,做到把我们的感官享受掌握在自己理性的控制之下,使之不能放逸。相反,若贪求世间的享受,无限地向现实社会索取乃至豪夺,则其道业就会沉沦堕落,身体健康的损害也是贪俗堕落的一个方面。 道与俗是由人们的不同道德水平所决定的两大思想行为取向。道就是对俗的事物采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心寡欲、慈悲喜舍的态度。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任何利益乃至生命,以至达到尽于苛刻的程度。俗则完全相反,世俗人们所选择的,甚至终生所追求的就是世俗的物质利益、名望利禄、物质享受、感官享受、精神享受等等。 道的事业是永恒的,是先知、是上帝、是宇宙佛性、科学规律的意志,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俗的事业仅是昙花一现。无论人们如何诡辩,最后只用四句话来概括道与俗的关系,那就是:贪俗必失道,求道少贪俗,道高身安泰,道低诸魔图。贪俗与求道就是凡与圣的本质区别。这不仅是对个人,对于集体、种族和国家都是如此。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