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面临两种奋斗,一种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奋斗,即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经济条件、美好的社会地位和幸福美满的家庭。另一种就是精神奋斗,就是人们常说的道德修养

​人生奋斗的利益在于现实,最终是为现实的肉身躯壳服务,人生是有生有灭的,当几十年的寿命终结时,与肉身相关联的财富利益也就完全失去了本来的作用而滞留于社会上,脱离了永恒的自己。其实,这些都是用自己永恒自性中的道德财富变换来的,只是人们认识不到这一点,还是尽力地把自己永恒灵魂永远相伴的,并决定灵魂轮回命运的道德财富往外抛。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人不惜以极尽糟蹋的代价来换取世间的一点点利益,甚至连再次享受人生福报的资本都不留,这生享尽肉体的感觉而让自己的灵魂堕入鬼道。人生奋斗无论被人吹嘘成什么样子,实质就是这么点事儿,所以说,人生就是梦,还是自我堕落的梦,因为绝大部分人这生过后都是做鬼去了。用当前的科学成就来剖析一下,道德财富是灵魂向高层次空间升腾的能量,却让人们转换成了世间的物质。

精神奋斗则不然,精神奋斗的利益全在冥界中,与我们的冥界灵魂相伴,道德财富就是与灵魂相伴的正能量,培植着自己的灵魂享受丰厚的精神利益,如享受人的福报,享受不同维次的天堂福报,甚至往生到没有生死轮回而永恒快乐的佛国福报等等。但是人们以看不到为由,拒绝精神事业奋斗,极尽能事地进行人生事业拼搏,结果让自己灵魂沦为精神乞丐甚至堕入恶道,享受无尽的痛苦来赎回自己为身体所造下的恶业和偿还往世的债缘。只有经过多少世受难将自己的罪业消尽了,宿债偿清了,再等到自己的道德财富一点点地积累到享受人生福报水平时,才能再次重入人胎。就是重返人道后,由于道德财富匮乏,还要享受人生的磨难和面对妖魔的诱惑。又是由于道德财富匮乏,又是极容易地接受邪恶的诱惑而重新造业、重履恶道。

精神奋斗就是因为人们看不到他的现实利益而不愿接受和实施,或是口是心非地应付贴金。事业奋斗是看得见的现实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和权势利益等等,都是物质的,是为肉身躯壳服务的。精神奋斗利益远远地大于人生奋斗的利益,为什么看不见,就是因为精神奋斗所增加的是灵魂向善道升腾的能量,虽然能量是看不见的,但对灵魂轮回命运的因果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物质利益永远无法相比的,也是世俗人们难以理解的。如有些人虽然生活在极端困苦的物质条件下,却是非常地乐观豁达,健康长寿,身无病苦,甚至是自知死亡的日期带笑往生。甚至还有一些人具有一定的神通妙力,为他人解除痛苦,消灾免难等等,人们称其为神仙,这些都是物质利益无法比拟和无法解释的。

所谓的精神奋斗,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言行符合积极向上的标准,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让自己的精神境界水平不断地提高。世俗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其他的宗教教育都是属于精神奋斗的神圣事业,都有精神层面上的积极利益,能让自己的灵魂处于什么样的阶层上,是人道、仙道和天道等等。唯有佛法教育才是真正地证出自身久被埋没的本如佛性的终极教育,是最彻底的精神修养。至于其他善良教育,虽然也是精神修养,也属于佛法教育,只是将目标止在了终极道果的半路上而已,所以说,同是佛法教育,却有着不同的结果。

精神奋斗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是虚无缥缈的无实、无据、无证的空谈,而是有实、有据、有证的神圣事业,这就是佛法修行到不同层次上的标准考证。精神境界的修养就是从做人开始,再进一步地是做合格的人、好人、善良的人,直至成宗教徒,当人们将自己的人性充实圆满,就会达到其他宗教所推崇的天堂,如果有幸遇到佛法修行法门,再进一步依教奉行地精进,就会进入佛法经典《楞严经》中所讲渐深的各种境界,这种境界的特点就是肉身躯壳的执着没有了,连“我”的念头也没有了,至此才能保持自心的灵明透彻,纯是自性智慧,光明圆满,普照十方世界,没有尘障,没有根碍,只有智慧,达到了这种境界称为乾慧地。再精进,使心境进一步地达到以下的不同境界,也就是佛在《楞严经》中所讲的圣界。在此将这些境界介绍出来,供致力于精神境界修养的人们参考。

1.十信住的境界

信心住:圆通妙理,就像莲花开放,发出更真妙的智光,把一切妄想扫除干净,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身,等证到这个境界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信心坚固,不再退失,名信心住。

念心住:有了真信,就生真慧,明了一切事理,能知过去、未来以及无量劫中怎样受生舍生,一切善恶欲爱习气,就像过电影一样地在自己面前显现,清楚记忆,不会有丝毫遗忘,这叫念心住。

精进心:以如如智契合如如理,叫精进心。

慧心住:即得真净理体,自然心精现前,能纯以智慧用事,把一切无明习气,皆化成智慧,叫慧心住。

定心住:以明照的智慧,周遍于寂湛理性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时常凝然不动,即有定力,叫定心住。

不退心:定力即深,就发出智慧光明,这光明慧性愈入愈深,再没有阻滞,达到有进无退,名不退心。

护法心:心即不退,安然前进,保持不失,就能和十方法身如来,气分相交接,内护心法,外护佛法,佛护持成道,自己又护持佛法发扬光大,这叫护法心。

回向心:始觉的智慧保持不失,就能以智光的妙力,回转诸佛的慈光,入于自己的心中,自己的心光又入到佛的心中,心佛不二,犹如两镜相对,互相摄入,这就叫回向心。

戒心住:佛光与心光,密通冥应,不是外人能见能知,两光互摄,凝然常定,与无上净妙戒体一同安住,无作无为,没有一念落于烦恼,这种境界叫戒心住。

愿心住:安住清净戒体,自由自在,又能从体起用,游化十方,逐心满意,随愿往返,叫愿心住。

2.十住位的境界:形容菩萨已快到佛果位,现在只是暂住在这十位上。

发心住:修满十信住的修行人,因修证得耳根圆通,才能发此十心的妙用,由是十心妙用和真心本具之十心妙用互相涉入,十心与一心,原无二体,圆成一心,这叫发心住。

治地住:依此妙心,发明妙智,如清净的玻璃内现精金,毫无遮蔽,智不离心,心不碍智,内外明彻,用前之妙心契真如之妙理,依真理起真修,履践真如,作为进入后位的基地,以后一切行持,皆由此起,这叫治地住。

修行住:由心智的始觉,涉入本觉的理体,智照理,理契智,互相鉴照,理智俱得明了,所以能游化十方,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自利利他,广作佛事,一切皆无障碍,这叫修行住。

生贵住:所修妙行,已与佛行相同,领受了佛陀的真如气分,将生佛家,将作佛子,入如来种,为生贵住。

方便具足住:即入诸佛的胎藏,得为佛种,方便智慧,渐渐具足,如胎已长成,人相不缺,佛相圆满,这叫方便具足住。

正心住:容貌如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生,就是内照真如,心相圆满,和佛一样,成正知觉,这叫正心住。

不退住:外貌和内心都已和佛一样,但还如小孩,没有佛之大智,再一日一日地增进,这叫不退住。

童真住:外身内心,同时增长,十身灵相,即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和国土身。虽然一时具足,但还未显著,如胎方成,体力尚未充沛,叫童真住。

法王子住:佛的容貌已经完全形成了,出胎以后,便是佛的嫡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叫法王子住。

灌顶住:修行有成,佛先使代宣教化,摄行佛事,若见智力增长,度生不怖堪当大任,代为授记,好像刹利王世子长成,举行仪式,灌王子顶,叫灌顶住。

3.十行住的境界:是广摄六度波罗密而行佛事。

欢喜行:以欢喜心布施,令众生满足生欢喜心,叫欢喜行。

饶益行:自己戒德圆满,以自己的戒德感化众生,使众生皆能持戒,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叫饶益行。

无嗔恨行:自己明白,也令一切众生明白,凡遇辱骂不生嗔恨,人我皆空,不生嗔恨,叫无嗔恨行。

无尽行:在十二类众生中,都能随类前往化度,穷未来际,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周遍十方,都能通达无碍,平等善入,随缘化生,随类教化,精进不怠,叫无尽行。

离痴乱行:因为心不散乱,以一念定力来修种种法门,故能知种种法门,都可以融合而为一体,随机说法,都不会发生差错,叫离痴乱行。

善现行:一即是理,多即是事,同即是理、异即是事,以一理能显一切事,一事能显一切理,能理不碍于事,事不碍于理,一一行中,都能真俗互融,事理无碍,叫善现行。

无著行:事理无碍,则十方世界满是微尘,是大中现小。每一粒微尘,现十方界,是小中现大。现微尘,现世界,都互相通融,不相妨碍,即事事无碍,叫无著行。

尊重行:不但事理无碍,事事无碍,并具足菩萨万行,无论是哪一门,都能达到最大之究竟处,从生死此岸渡到涅磐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往返渡众生,无有休息,叫尊重行。

善法行:圆融无碍,和佛相同,一言一行合十方诸佛轨则,依此建立利他教法,助佛转大法轮,教化一切众生,叫善法行。

真实行:以上九行,一一皆是自利利他,清净无染,究竟无漏法,一真无为,无关修正,因真性本来就是这样,所以叫真实行。

4.十回向位的境界

离众生向回向:修满十行,便神通已满足了,佛事也已成就了,清净无漏,则藏性之体已纯洁,一真无为,藏性之用也已精真,不著于有,就是不留界内之患,不滞于空,就是不留界外之患,当度众生之时,不见有众生可度,亦无度众生之相,回有为行,入无为心,背生死流,向涅磐路,这样救度一切众生,永无休息,叫救度一切众生离众生向回向。

不坏回向:有为无为,中道妙义,坏即灭除,可坏即度相,就是灭除度生之相,故能不著于生死有为法。远离即能离。诸离,即不见我,是能离,不见他,是所离。不见中间度生之法,是诸离。能远离这些离,就不滞守于涅磐无为法。这叫不坏回向。

等一切佛回向:自己的本觉已能湛然常照,和佛的妙绝一样相等,自己的本觉法身和诸佛法身无有高下,已能齐等,叫等一切佛回向。

一切处回向:自己的因地精真既已开发明了,就等于佛之果地觉,能含无边境界,能观无量国土,叫一切处回向。

无尽功德藏回向:世界是依报,如来是正报,前两位是觉齐佛觉,地如佛地,但还有自他之分。现在则能互相涉入,自他融一不分了。以依报涉入正报,则一一毛孔中有无量宝刹,庄严微妙。以正报涉入依报,则一一微尘内,有无量如来,转大法轮,无挂无碍,叫无尽功德藏回向。

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始觉本觉,同佛之理地,其理是一,各各生出清净之真因,依这些真因,发出智慧之光辉,来取究竟涅磐正果,随顺一理而成多事。事理虽异名,但本体是无二,故是平等,所以叫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随顺平等善根成就后,就会生起大悲心,就会遍观十方众生们所具佛性和我原是同体。生起同体大悲心。现在,我既然圆满成就,也当使众生成就,不能失却众生而不度,叫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真如向回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和离两者的概念也不存在,空有不著,二边双亡,随缘而不变,不变而又随缘,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叫真如向回向。

无缚解脱回向:即得真如一相,一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真如体遍十方,自然再无障碍,无所拘束,叫无缚解脱回向。

法界无量回向:既无所著,已得性德的全体,既然无碍,当获性德的大用,体用俱遍,性德圆成,体用周遍。一毛一尘,皆等法界,不再有限量了,叫法界无量回向。

以上是从乾慧地,以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四十一心,全是清净心,这信、住、行修证后,再加功用行,就可渐次地进到入道要门的四种妙圆加行。

5.四种妙圆加行

第一暖地:佛即心,以初地所具之佛觉,用自己加行的圆地心,以求证得佛即是心的境界。但是心见未忘,果地未发,将要觉悟还未圆觉之时,就像钻木取火一样,木比作无明,火在木中。从无明中,努力用功,虽然火还未发出,但先已有了暖相,这种境界叫暖地。

第二顶地:心即佛,以自己加行的因心,为佛觉的所履,心为佛依,有如履地,好像有依,但实在又不是依,好象登高山,虽然身已经高入云霄,但脚还是不能离开山顶,还有阻碍,也就是心相仍然没有破尽,这种境界叫作顶地。

第三忍地:即心即佛,顶地是以已心为佛觉的所履,故还有心佛二相,现在到达忍地,则心佛不二,即心即佛,不著二边,善得中道妙义。在这将证还未证时,心中自己明白,很想告诉他人,又觉得难以用语言表达,想说又说不出时,就和忍事人一样,这种境界叫作忍地。

第四世第一地:非心非佛,暖地中以佛心为已心,尚有已心的数量,顶地以已心为佛所履,又有佛履的数量,忍地虽是心和佛相同,但还有相同之数量。现在数量都已消灭,即不迷中道,亦不觉于中道。无已心亦无佛心,心佛双忘,非心非佛,什么都没有,归于零字,零是万物之母,但又没有母体之名,这种境界叫作世第一地。

6.十地位的境界

修行圆满,即将证果达到十地位的境界:

欢喜地:修行达到无上的菩提大道,已能通达以自心的本觉为诸佛的妙觉,融合贯通,能证诸佛的微妙境界,回归零字,零是什么都没有,是空,真空就生出妙有,是这么奇妙,现在才明白,因此生出无量欢喜的欢喜地境界。

离垢地:九法界众生之性,各各不同,现在都能融入如来的平等佛性,就成同性,有同还是垢,连同性也要灭掉,才是完全离垢染的真正清净,这就是离垢地的境界。

发光地:离垢仍然存在离的概念,再将离字都离去,就成净极,净极则明生,明生才显真觉,灵明无碍,就是发光地的境界。

焰慧地:净极明生,明极而觉满,觉智圆满,如大火聚,能烧烦恼之薪,故叫焰慧地。

难胜地:在初地时,自己之觉和佛之觉已经相同,在二地时,连同之性亦灭,故净极明生。在三地时,净极明生,明极觉满。到了四地,则前面种种同和异都沓然全不存在,这种境界叫难胜地。

现前地:明极觉满,超出同异,什么凡情圣解都没有了,有为功用已经达到极点,就契合无为真如。而真如妙性,本来是清净无染,所以净性得以分明显露出来,这种境界叫作现前地。

远行地:真如本来无际,什么都没有,望之则见其影,量之无有分量,哪还有什么边际呢?现在能尽其边际,是形容能回超无涯,故称远行地。

不动地:即能尽真如之际,就已得真如全体,一真凝然,湛寂不动,一真一切真,就是如来藏性。一真法界,法法皆真,法法皆如。已经彻法的底源,无动也无坏,这叫不动地。

善慧地:以上各地已得真如全体,现在是称体起用,能发真如之大用。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常不变而随缘,常随缘而不变。这是大智慧之作用,所以叫善慧地。

以上修圆通行的菩萨,从此以后,修行的功夫已告完成,出世的功德已告圆满。今后只论证,不再论修,因为习修的功行到此为止,所以还是叫这位为修习位。

法云地:慈悲普被,弥满成荫,妙智祥云,霭霭密布,覆盖涅磐之果海,叫法云地。

如来以因圆果满,证得涅磐而不舍众生,倒驾慈航,逆涅磐流而出。以上菩萨从初发心起,入金刚乾慧地,经过五十四位,才到达等觉,此是顺流而至。而如来之初,也是先到等觉一站。故始觉和妙觉相交之时,成等齐之际,叫做等觉。等觉菩萨虽然和佛平等,但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还未达到佛之妙觉,仅是欲爱干枯,已破无明,即生相无明已干,还未与如来法水相接。故叫初乾慧地。

经过以上十二境界之后,才能达到佛之妙觉。成就无上佛道。要看三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三种渐次修行:一是修习,除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三是增进,违其现业,才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用金刚心观察,微妙观照,能这样修,就是标准修行。除此之外,都不会达到这样的终极圣果,其他宗教修行的最高目标就是天堂,还是没有逃出六道轮回的俗子,还远没有达到最初乾慧地圣道境界,所以也就没有这样的祥尽标准考证,所以才说都是不究竟的。

现实社会是具有不同精神境界的人们各自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巨大舞台,人道中,即有享福的,也有受难的,即有止恶向善,一心完美自身的人性,增加自性的道德利益的圣者,也有尽享福报的世俗人,还有造恶堕落的自毁者。

现实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做对自性圣业没有意义的,甚至是自毁道德财富的道德转换游戏,所以都是属于世俗人之列。也有由自身潜在佛性智慧所驱使的逆世俗享受伦理而做增加道德积累的神圣事业的善良人。虽然这些人远没有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但其已经在做道德修养与提高的努力,在一步一步地向圣境迈进,所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的圣人,因此,佛教才称人道是凡圣同居土。

佛性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规律理性,也是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佛在《楞严经》讲到了人人都有如来佛性,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如来佛性,是宇宙的这种能量场本质就是一个。只要人们努力加强自身精神境界的修养与提高,将埋没本如佛性的五毒恶习和恶业污染清理干净,都会证出自性中的这种佛性而归于一体。这才是神圣事业,也是获得神圣果报的唯一途径。关键是如何增加自性中的正能量,这就需要精神奋斗。

佛法说教的根本宗旨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提高自性中的道德积累和精神境界水平,是最为具体、最为究竟圆满的精神修养说教,也证实了精神修养也是有终点的,那就是最终证出自身本来的佛性法身。

努力自己精神境界的修养与提高就是修行,修行并非是宗教界人士的专利,也没有任何玄妙与神秘,更不需要救世主的恩典,是从自身一点一滴的小行为做起,从“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最基本点开始,做奉公守法的公民,逐步发展成为处处事事以他人的利益为重的好人,最后成为“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佛法修行人,最后将我执破掉而证出自性本有的佛性智慧而成佛道,这就是精神境界修养与提高的最高境界。

精神境界修养与提高的过程就是自身人性更趋完美、提高、升华的过程。是由各自道德根基所决定的自觉行为,既可以用孔孟之道的人性善恶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性格改变向好,使自己的人性更趋圆满,精神境界水平升高。也可以随顺自己,纵踊自己,使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坏,道业丧失,精神境界水平下降。有些善良人则要求自己近于苛刻,这便成了追求道果的修道士,他们是在用毕生的精力追求精神境界水平的升华。

点赞(1)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