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不走的癞蛤蟆     蔡振兴 江苏滦水县渔歌乡的赵上礼老汉是山坳幼林看护员,住在林坡地的砖瓦小房里。一天,他发现门后蹲着一只很硕大的重约500克的癞蛤蟆,他也不当一回事儿。晚间点蜡烛后,烛光引来蝼蛄、金龟子等一些趋光虫,这癞蛤蟆根本不怕人,从门后泥地上爬出来,舌头一伸一伸的,把那些在地上的趋光虫当成美餐。到了冬天,赵老汉不见了癞蛤蟆,仔细打量一下,发现门后的地上有一堆松土,用手一扒拉,露出了癞蛤蟆的背部,原来它已冬眠。开春后又爬出来,在赵老汉的山林小屋里过着吃趋光虫的生活。这样谁也不妨碍谁的生活过了三年,癞蛤蟆长得如一只棉鞋。赵老汉觉得与癞蛤蟆伴居不吉祥,就把它丢到200米远的水潭里,谁知第三天晚上,这癞蛤蟆又爬回来。不久,赵老汉下山赶集,离开山林大约有1.5公里路。他把放在塑料袋里的癞蛤蟆丢在一条小河里,谁知一个多月过后,这癞蛤蟆又爬了回来。赵老汉无奈地说:“你留下来吧,我们有缘分哪!”                                             摘自《今晚报》 (人与其他动物的本如自性都是一样的,这也就是佛教中所讲的本如佛性。虽然身相不同,甚至差别还很大,让人难以理解,但本质就是如此,表现出来的就是心有灵犀。这只癞蛤蟆之所以不愿离开赵上礼老汉家,一是不知道的往世缘分,人不知道,动物却有所感应,所以就不愿意离开他们。象这样的缘分,就要相互尊重才对,同样也可以互相帮助,难免在什么特殊的情况下,会得到瘶蛤蟆的帮助,它也会报恩的,它的情感要远比人的真诚,就好比是婴儿,而成年人就很难说清了。)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