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在很多领域都有涉及,如气功、瑜伽、儒学、宗教等等,静坐更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善于静坐,习惯静坐,乐于静坐,那么,对于健康养生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如果静坐的功夫深了,自然就会体验禅的感觉,也会得到禅的切实利益,那就是治病养生。

佛教中有禅、教、律、密、净五种修持宗派,是五种不同的修持法门,其中禅宗是直接用禅定的方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自己恬净虚无的禅定境界,最后破迷开悟而证佛果,最后恢复自己自己的本来佛位。

佛法修行现实利益的第一阶段就是身体健康。在这各宗派的修行过程中,又是禅宗更为直观和立竿见影。其他修行都是先从戒、定、慧的基本基础开始,逐步地忘却自我,达到恬净虚无状态,从而起到了健身祛病的附加效果,这叫渐悟。禅宗的修持直指心性,直接锲入禅定,这叫顿悟,这就远远地超过了健身利益的目标,所以说,用修禅的方法养生最为快捷和立竿见影。

禅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静虑、二是体验、三是升华。

社会上健身的方法层出不穷,即有正式的健身提倡的,也有自发创意的,即有如法的,也有不太如法的,总之是五花八门的让人无所适从。其实,如果从佛教中的禅宗中吸收一点知识,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养生的根本是养心,所谓的养心就是将自己的纷乱的心收摄住,处于定的状态,这就是养生的气功态,杂念没有了,五毒的心控制住了,烦恼也就没有了,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养生治病,这就是禅的静虑意义。对于健康治病来讲,达到这种禅的程度就已经远远地超出社会上的养生效果了。

如果从养生的角度偿到了禅的初味,很有可能会深入下去,就会更深地体验禅味,这就是定的境界。我们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常地不容易,禅宗中想出好多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妄心,如参话头、参我是谁,参的内容也是随自己的习惯而五花八门,最终就是收摄自己的妄念,最后要达到入定的境界而体验禅味。一些动物们也有这样的潜在感知,如人们都熟知的被称为五大仙的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它们与人接触的比较多,灵性比较大,有的喜欢在它们吃饱喝足之后,也以近似人的坐姿呆在洞穴中,体验那种一念不生的飄飄然的感觉,天天如此,日久天长就会将自身内在的佛性神通激发出来,因为它们是畜生,对于自己的这种本能用于玩弄,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不可思议的灵异事件,有些所谓的不明飞行物就有可能是它们所为。人们由于杂念太多的难以控制,入定就非常的困难,只有进入佛教修行才有可能,有成就的修行人达到一些神通的显现是有可能的,但没有宣扬和玩弄的。对于追求养生效果的人来讲,就没有达到这种深度的必要了。

禅是非常绝妙的境界,体验禅味更是非常绝妙的感觉,如果以养生的初衷而进入到佛教禅宗中,也是人生中的极大幸运,佛教佛教中讲,坐禅就是塑造佛的真身,可见坐禅意义的神圣与非凡,,远远地超过了养生。

为了这个肉身的健康,人们用尽了方法,费尽了钱财,也受了不少的罪,其实人们都不知道,这个肉身本来就是囚禁我们或是折磨我们的囚笼,真正的我们自己是不生不死的永恒存在的,只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才生死轮回在六道中永不停息。修禅之人就是要将这个本来的自己寻找出来,回归到自己的本来佛身中,至此什么生死、轮回、健康、烦恼都不存在了,甚至这个肉身也空掉了,空掉不是没有了,而是完全认清了肉身是个躯壳,不修饰它,不娇惯它,不放纵它,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坐骑,当成了自己驾驶的汽车,实际是,修禅之人都是将这个肉身躯壳当成了自己修行的工具,通过自己的六根,处理相遇的六尘,通过两者对身体的磨难来磨练自己的心志,由此才能让自己的心性不断地提高,只有通过身体的磨练才能将内在的五毒余习清理出来,只有通过身体这个工具才能将自己恢复成本来的佛身,没有这个身体是不行的,其他五道都没的这个条件,所以说,佛都是从人道成,所以说这个肉身躯壳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世俗人们对身体的执着,世俗人们都是修饰它、娇惯它、放纵它,结果是将本质的自己糟蹋的穷困潦倒、千疮百孔地下三恶道去了,连再来做人的资格都糟蹋没了,与修行人完全相反。身体的溃败是自己道德福报降低的表现,如果将自己的道德福报提高了,身体自然就会健康长寿, 人们不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而是自找苦吃的另类折磨来祸害自己,其实,应该得什么病的还是得什么病,该当几时死的还是几时死,一点也改变不了,因为命运没的变。而修禅是从命运的根本上来改变自己,身体怎么会不健康呢,而且还要长寿。

健康是修禅的必然利益,修禅又是从静坐开始的,随着静坐感悟的加深,很可能会让一些有根基又有机缘的人进入修禅的领域,到此时,健康已经是不足挂齿的弦外音了。

修禅之人如果日久功深了,就是在一切时中,都处在禅定之中,也就是行亦禅、坐亦禅,穿衣吃饭无一不在禅定之中,这样的工夫就非常的了不起了,很可能将自身中的佛性神通妙用激发出来。在以往的高僧大德中,证出自身佛性神通的大有人在,这在高僧传中都有记载。社会上也有过特异功能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与外界有染,拒绝外界的干扰,似乎与禅定相似,如果把自己的心念外移了,其特异功能也就要消失了。

从禅的角度来讨论健康问题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是人们迷惑太深了,禅就好比是一剂猛药,可能会敲醒一些有根基和有缘分的人,希望人们都接触一些禅的知识,从禅的角度来养生吧,修禅之人必然健康。

禅是佛法修行的一大宗派法门,有很深的修学理论体系,又有很深的修学方法,还有资深的修学导师,最后所达到的目标也是至高无上的神圣道果。如果用禅的理论,仅是解决身体健康问题似乎是大材小用,不合时宜,但从追求健康的角度,走进修禅的殿堂,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宏法利生的缘分,也可说是让人们认识佛法的一个锲入点。其他人们对于禅似乎有些陌生,实际上,禅与我们时时相处,当我们处于某种无思无虑的宁静状态时,就是在无意中进入了禅定中,这就是佛教中所讲的行亦禅、坐亦禅、吃亦禅、卧亦禅,只要是自己处处时时地处于无思无虑、无求无欲、恬静虚无的精神状态中,就是禅定,而且还是越是如此,禅定功夫越深,所体验的禅定境界越快乐,这就是禅乐。佛教中讲,禅乐为食,法喜充满,法喜非同世间的快感、幸福,是一种欢愉向上升腾的感觉,与一般世俗的快乐大不相同,也无法比喻。世俗的快乐,尤其是具有恶性因素的快乐是一种下沉的感觉,人们在没有体验到禅定法乐之时,大都是乐于沉溺在世俗快乐之中。世俗快乐是扰乱内心世界,使之脱离恬静虚无禅定境界的因素,对身体健康没有积极的作用甚至是反作用,而禅乐给予身体的都是身体轻快的作用感觉,从生理上表现出来,自然是调节身体健康。

禅定是精神入静的最高形态,也是最高、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病养生方法,两者是相互对应的。但是对于禅定境界的获得与保持却远非世俗的养生方法可及。佛教中讲: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自己去亲口地嚐一嚐,希望有缘的人们来体验吧。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