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与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修行的目标是天堂,佛教修行的目标是进入圣道,佛教修行的根本宗旨是将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出来而恢复自己的本来佛身。因为我们与宇宙万物就是本来的一体,这也是万物众生的本来之性,佛教称之为佛性,如果能将自性中的佛性证悟出来,将会对宇宙万物及众生产生与我们现实完全不同认知结果,同时也会将自身的佛性智慧施展出来而不可思议,佛教称之为神通。但是,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修行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亲历感受,这种境界就称之为圣界。圣界的最初阶段是初果阿罗汉,再高者为菩萨、佛。佛是佛法修行的最高顶点,也是我们所有众生的本来面目。归入圣界实际上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而其他宗教所修行的目标是天堂,这是止在了入圣界的半路上,如果想入圣界,还要继续努力。

修行都是神圣的事业,是拯救自己灵魂的大事,因为我们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永恒存在,只是人们不认识这个事实,将自己牢牢地禁锢在这仅仅有几十年光景的一次轮回中,甚至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将灵魂中的道德资本糟蹋殆尽,将自己的永远不死的灵魂推入三恶道中,再来做人都难了,入圣道更是没有希望了。

我们所有众生都有六道轮回的经历,虽然都是从一体之佛孤立出来的,但再回归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因为本如自性一旦遭受到污染,就很难清除干净,所以才让我们在六道中轮回接受生死之苦永远不能脱离,如果让自己的灵魂彻底得到解脱,就要通过佛法修行而入圣道后才能得以实现。虽然其他宗教也是佛法修行,就是因为教义的不究竟,远没有达到圣界的高度,所以才说还要努力。

圣界有三个阶段,就是阿罗汉、菩萨和佛三个层次,这就好比是圣界的三道门槛,这三道门槛说进来非常简单,但却需要用毕生的精力来跨越他,这三道门槛就是妄想、分别、执着。

执着是进入圣界的第一道门槛,如果这道门槛跨过了,我们就成了初果阿罗汉了,这是初入圣界,初果阿罗汉的重要意义就是已经脱离生死轮回了,在现实上的利益就是炼成了金刚之躯,再也不会生病了。为什么不会生病了,就是因为将世俗的一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和七情六欲等等执着都彻底地放下了,本来无一物的精神境界让他心如止水,连病魔都没有法子侵入他的身体,自心守护固若金汤,这就是阿罗汉了。但是,世俗人们却不能做到这些,对于以上的众多执着,不仅不能放下,还要不断地向往、追求,人生本来就是梦,不仅不醒,还要追梦,烦恼、疾病甚至是坎坷、灾难都是由此而来的。人们为什么不明白,就是执着这个身体是本质的自己,认为人死如灯灭,唯一难得的人生如果不拼搏出点什么,享受满意的生活,这一生就白活了,这才放不下执着,其实他不明白,真正的自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是自己的愚痴将自己的灵魂推入三恶道。如何解除自己的愚痴,就是要依佛法修行,修行就是让自己明白,明白自己是谁。但是要做到彻底地放下,谈何容易,这就需要依佛法修行,精进努力。

证到了阿罗汉果位仅是初入圣界,但不是终结,还要继续努力,再跨过第二道门槛,第二道门槛就是分别。虽然没有了执着,但还有分别心,是这分别心干扰了本来无一物的清净心,如果分别心控制住了,就等于是跨过了第二道门槛,那么其所达圣界层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菩萨的果位了。菩萨的心就像是一面镜子,镜子里可映现无尽的画面,但虽现虽空,不留任何痕迹,这就是没有分别。天天吃饭没吃一粒米,天天穿衣没穿一缕纱。视而不见、听而无闻、食而无味。而世俗人们不是如此,世俗人们是视而究竟、听而究竟、无味不食。究竟什么,究竟刺激、究竟利益、究竟八风。无味不食,食不厌精,精工细做,色、香、味俱全,还要做个美食家,要尝尽天下美食。要看尽天下美景。要品味天籁之音,要随摇滚疯狂。结果是出入生死之门,品尝生死之苦而无有出期。想入圣门,则成了天方夜谈。

净空法师讲,这三道槛就像是遮避本如佛性的分别带有红、绿、黄三种颜色的三张透明纸,重叠在一起就成了什么光也透不过去的黑纸,将本如佛性完全地遮挡住,结果迷误在六道轮回中,执着就像是那层绿色的污染纸,放下了仅剩下红、黄两色纸,佛性的光芒就显现出了一点点,这时的成果就是初果阿罗汉了。再把分别的红色污染纸放下了,佛性的光芒又明亮出了一点点,这时的圣果就是菩萨的水平了。菩萨的佛性智慧又要比罗汉高出一点,已经是放下了我执等等的众多执着,显现出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性,但是还有点点的妄想存在,如果是达到了佛性极顶,那么这点点的妄想也就没有了,天天地度了无尽的众生,却又无一众生实得度者,是名度一切众生。佛性是没有任何执着、分别、妄想的本如之性,只有我们将这妄想、分别、执着的心彻底地放下了,清理的丝毫的痕迹都没有了,自然回归了自己的本如之性,这就是佛性,这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其他宗教的修行人,虽然教义、教理不同,修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同属于是佛法修行,只是由于不同的理解,将佛法修行止在了成功的半路上,就是将灵魂拯救进入天堂,其实,天堂还没有离开生死轮回的六道,仅是福报非常之大而已,因为这些生灵的福报大到了人间的任何享受都达不到他的福报享受级别,所以只能是生到天堂享受天福了,但是,由于没有逃离生死轮回,仅是寿命非常地长,周游虚空地又非常自在,是人间的任何享受也比拟不了的,但还是有享受尽的时候,天福享受尽时,还是要死地回到六道轮回中,所以说还没有靠近圣道,要入圣道还要向更高的方向努力才是。只有进到了初果阿罗汉的程度,才是刚入圣门,才刚刚地脱离了生死,证出了自己的永恒之性,但是还需努力。

对于一般世俗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不死灵魂,将这个临时组合而成的血肉之躯体当成了本质的自己,为了这个虚壳,无尽的妄想、分别、执着将自己的本如佛性遮避的严严实实,结果是醉生梦死地颠倒生活,结果是连自己的人身享受资格都保不住,不知是多少次轮回才得到的人身丢失掉,再来人道就不知要经过多少次生生死死的轮回才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佛陀讲,再来做人者就好比是的手抓大地土,仅是张开手后,遗留在指甲缝中的一点点而已。再能来做人者都是分配在受苦、受累、贫穷、朴实、善良之辈中,对于这世风光至极的什么土豪、大腕、名流、政客甚至是帝王、总统之辈,下世都是去三恶道,没有再来做人者。我们可以看看世界上,从总统、政客精英到与我们天天相遇的平民百姓,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人们,符合儒学做人说教的有几个人呢,都是死后做鬼去了,所以说,只要是没有将本如佛性证悟出来的人,都是可怜悯者。

圣人与世俗人的本质不同之处是智慧的不同,不同的原因则是处在了不同的精神领域,世俗人的精神领域就是与肉身相牵连的一切,圣人的精神领域是周虚空遍法界,依世俗人的眼光,根本不理解圣人的精神境界与胸怀,要想体验圣人的胸怀与智慧,就依佛法修行吧。

当佛法修行到一定深度,在接近圣界证果的关键时刻,由于执著、妄想与分别不净仍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魔境,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辨别,很有可能会前功尽弃而著魔,所以说更危险,也更为修行人所重视。佛陀慈悲,对于佛法修行人在这关键时刻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对治方法,在佛教经典《楞严经》中都做了非常祥细的说明,由此可见佛法教育的神圣与伟大。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