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什么?是人们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一系列社会行为的总和。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个人的道德素质、精神修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具有不同的道德素质、不同的精神修养,对于生活满意度的期望值也会完全不同,人们往往将与自己期望值相应的生活状态称为满意的生活。由于世人的道德素质各不相同,精神境界水平各不相同,与其对应生活满意度的期望值也不相同,那么,答案也就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绝对的共同认可的标准。如果人们都能依佛法修行,认清这个肉身躯壳不是真正的自己,将人生游戏转化成为灵魂服务的目标上来,什么是令人满意的生活讨论将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都将维护的目标归一到众生一体的本来佛性上来了,众生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体的,还有什么满意与不满意的分别呢。身体本是不实的,那么维护其享受的利益也是虚妄不实的,就是由于人们执着这个仅有几十年寿命的肉身躯壳为本质的自己,不断地为肉身躯壳利益造业,以不同的执着来糟蹋危害这本质的自己,由此才产生什么是令人满意的生活大讨论。

从佛法的角度讲,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是以本质自己内在的道德财富作资本,来换取世间为肉身躯壳服务的福报享受条件。肉身对其所处的生活条件的满意度,或说是对生活满意的期望值,符合生活满意度和达到生活期望值的生活条件自是满意的生活。造成人们生活满意度高低的基本动机就是出自于对肉身躯壳执着度的深浅,对于身体执着度越深,对于生活质量的期望值越高。对于佛法的真谛了解的就越低,其内在的佛法智慧就越浅薄,那么,为肉身躯壳而造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对自己灵魂的伤害就可能越大。如果具有一定的佛法智慧,就会认识身体的虚幻不实性,对于这个肉身躯壳就不太在意,那么对身体所处的享受福报条件的期望值就不会太高,甚至是随遇而安地维持生活。如果具有一定的佛法修行,具有了一定的佛法智慧,就会安贫守道,以假修真地庄严自己的精神灵魂,撇开假合身体的束缚,消尽灵魂中的往世罪业,揩净自性中的遮盖污染,让自己本来的佛性智光显露出来而成佛,这些人们却将肉身躯壳当作了为永恒灵魂超脱、升华、成圣的工具。仅是满足他的最基本生存条件就可以了,不再为这肉身躯壳耗费太多的道德资粮,那么,对生活的期望值就会艰苦而刻薄,世人们对此难以理解,不理解的原因就是不认识本质的自己。认识本质自己的是圣人,不认识本质自己的是凡夫。对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生活大讨论仅是凡夫的唧唧吵闹而已,对于本质的自己灵魂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就是对人生游戏的不同向往值。

就是因为人们都不明白,所以都乐意接受与自己的潜在恶习相对应的邪知邪说,追求自己满意的生活也自然是随着邪恶的诱惑跑,结果使自己离自己的本来佛性越去越远,越远就越迷茫,越迷茫就越心无主见地跟着邪恶诱惑跑,越分不清善恶美丑,就这样一直地堕落下去,下世是否还能再来做人,就很难说了。

想要找到什么是令人满意的生活答案,首先是认清自己是谁。在这个问题上,自己达到了什么水平,自会有相应的答案。

虽然我们相互面对,但是内在的精神境界水平却大不相同,按照佛法理论来讲,就是天人、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的六道标准。细细说来,就是乐于助人、慈悲善良、随遇而安的天人精神境界;匡扶正义、打抱不平的修罗精神境界;温、良、恭、俭、让的人道精神境界;懒惰愚痴、不求上进、醉生梦死、乐于享受、只求人权个性、不求和谐奉献的畜生精神境界;贪婪无度、奸滑狡诈的饿鬼精神境界;疯狂无忌、杀盗淫妄的地狱精神境界。由于人们都是经历过无数次的这种六道轮回的众生,这六种精神境界余习也都潜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由此决定各人对于自己所认同生活满意度的期望值都各不相同,也各不相让。就是在同一个人的人生各个阶段中,由于这六道余习的存在,对生活的满意度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同,时时地发生着变化,所以难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绝对标准。虽然社会上存在有着不同程度的佛法教育,教育人们达到人生观上的共识,就是因为人们各自不同的精神道德素质,所以还是我行我素地难有结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潜在六道余习程度的不同,精神境界水平不统一,达到这类的共识也是徒劳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犯罪、矛盾、斗争和战争了。

当前,社会上的这类无意义的徒劳实例极为广泛,最为现实的就是在当前世界末日征兆频频出现的情况下,国际间的各种为拯救世界生态环境的协商会议频频召开又频频失败,就是这种徒劳的大演绎,虽然多次地开,就是因为各自固守自己的生活满意标准不妥协,在人们的精神境界远还没达到最基本人性水平的情况下,任何协商都是一纸空谈闹剧,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共同毁灭的命运。普及人性水平的教育就是我国的儒学思想。

对于人们,从外相上分析,有不同经济条件的分别,有不同社会地位的分别,有不同种族的分别、有不同国藉的分别,有不同信仰的分别,有不同政见的分别等等,难有一个圆满的分别标准,实际上,社会上的人们只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乐于世俗活动的世俗人,这个群体包括了以上的众多分别,无论其是身无分文的贫民,还是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还是巨富敌国的豪门,都是属于世俗人一类。是世俗人就逃脱不了世俗间的七情六欲和社会八风的困扰与烦恼,由此就难有一个十足圆满的生活满意感受,什么是满意的生活也就没有了最终的答案。对于有些人,明明是地位显赫、名望超群、巨富无比,却仍然是烦恼不开心,甚至选择自杀,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种人就是圣人。这里所讲圣人并非是指道德圆满、智慧超群、神通无比的圣贤,而是指乐于圣道的佛法修行人。虽然他们没有达到圣人的德行与威势,但他们主动地跨入了求圣的门槛,进入了证圣的神圣学校,那么,他也就等于进入了圣人的行列。如社会上踏实、诚实,凭良心做人的老实人,乐于助人的善良人,刻意充实完美自己人性的儒学人,各种宗教门派中刻意自己精神境界升华的修行人,都是属于圣人之列。这也就是佛教中所讲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凡圣同居土。

是圣人,就或多或少地看破了世俗上的一些七情六欲和社会八风的困惑与烦恼,那么也就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世俗烦恼的解脱,甚至是完全地超凡脱俗地超越了世俗社会意识范畴,那么他们所感觉的生活是处处满意、时时满意,最终达到了没有满意与否分别的超然感觉,这样的生活才是最满意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圣人的生活,处于这种生活状态的人们,完全是心想事成、诸事如意、家宅平安、身体健康、心理充实,精神无限愉快。

什么是最满意的生活?单纯地追求答案结果并不重要,也不会有圆满的答案,关键是自己建立什么样的心态。心态的建立也不是世俗上的奋斗努力,而是充实自己的道德积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水平,这就是向内求,向佛求,随着自己道德素质的提高,就会对生活产生完全不同的智慧和感悟,最终也会得到不同的生活感受。

满意的生活能给人以幸福的享受,给人以生活的快乐。世俗人的快乐享受是身体外相上的,是身体感觉上,是精神和生理上的满足所带来的愉悦。圣人的快乐并非是建立在身体感觉上的,而是本如自性上精神境界水平的升华所带来的一种世人难以描述的超然感受,与世俗人的快乐完全不同。世俗人的快乐是瞬间即逝的,而圣人的快乐则是永恒的。如世人得到了一顿美味或是享受到了一次私会享受,当时感觉是非常快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反而感到反悔和后怕,因为这次享受会给自己带来身体健康的损害和家庭破裂的危险,所以说是不实的。善良人们付出了一笔巨款或一定的努力,救活了一个人或是一只动物的生命,虽然他们付出了代价,造成了物质利益的损失,也没有得到什么利益的回报,却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快乐,这种快乐使他们无比轻松,完全是一种超越向上升腾的感觉,心理极度充实,似乎见到的一切都在向他们微笑,这就是天堂。这种快乐是世间的什么快乐也无法比拟的,而且还是几时想起来都是这样,从不消失,永远这样。甚至在临命终,这种愉悦升腾感觉成为自己的灵魂向上升腾的动力而入天堂。

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个满意的生活,满意的标准都是由自己的心态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满意的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这个问题的解答就象是解一道两元的方程式,对于每一种相对于自己精神境界的自变量,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答案。对于每一组解,因为平衡,都可以说是正确的。无尽的答案、无尽的选择、无尽的结果。只有向自己内在的佛性求,才会得到最永恒的和唯一的结果。

生活对于世俗人而言,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充满了无尽的诱惑与魔力,这种诱惑与魔力,对生活有着不同理解的各人,产生不同的共鸣,也起到不同的作用与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即充满了无尽的快乐与享受,也有无尽的坎坷与悲哀。平庸与辉煌都是生活中的内容,是由各人精神道德福报所决定的生活程序。世俗人不理解、不领悟生活的本质和自性的本来面目,因此就很难摆脱生活的迷惘与困惑。如果一旦悟出生活的本质,那么自然会泰然处之,苦会不感觉苦,自然不会被生活的困苦所击垮。乐也不会感觉乐,自然不会被物质社会虚幻的享乐所迷惑而迷失自己。社会是在宇宙佛法理性的作用下,遵循着一定的善恶因果规律运行的,诸事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是现实社会上经过印证的一句名言哲理。不少人由于对生活本质的理解不透,受到了这种哲理的惩罚。又有多少人时时地用这句哲理来警示自己的所作所为,结果生出智慧,冷静地感受福报,勇敢地承受灾祸,死而复生,获益匪浅。

追求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对于生活的痴迷程度与道德积累、精神境界水平成反比的关系。道德积累越高,精神境界水平越高,则对生活的痴迷程度就越低。对于俗人来讲,生活的概念丰富多彩,美妙神奇,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挖掘、寻求与发现生活的新内容,对于人们的这种贪心,永远没有终极的结果。对于具有近于兽性精神境界水平的人来讲,在他们大肆糟蹋自己道德积累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给大自然造成灾难。小的如刑事犯罪,大的如国际犯罪与大小战犯行为等等。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无论他们的狡辩多么富丽堂皇,其本质就是追求满意的生活而已。

什么是令人满意的生活,随着各人精神境界的不同而有无数的不同答案。由于对自身满意生活的追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什么是满意的生活,只有用自己的精神感悟去体验。满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精神道德素质,只有在自己精神道德素质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才会真正地体悟人生,体悟生活,才会明白什么是令人满意的生活。对于自己生活的满意度是根据自己的心态感悟出来的,看破了,放下了,也就自在了,自在就是满意。安贫守道、随遇而安地生活,时时都会满意,也时时都会平安。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