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与肉身躯壳相对应的福报感受,是人们心理上、生理上的一种舒适、满足、心情舒畅、令人愉悦的感觉。由于众人道德素质与精神境界水平的不同,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期望值,对幸福的感受程度也大不相同。正是由于精神境界水平的不同,难有对幸福设定统一的质与量的标准。如果从肉身躯壳的角度讲,就从以下的五个方面来对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 修行篇 2021年02月02日 0 点赞 1286 浏览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一生没有坎坷,如何面对这未知的祸患,成为每一个人最关心的问题,所以,迷信有了、祷告有了、占卜有了。勤奋和抗争是人们公认最现实的解决方法,是不是能解决问题?不一定,因为冥冥中,总感觉到都是命运的安排。是不是没有办法了呢?不是,古人早就总结出结论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修行篇 2021年03月03日 0 点赞 1296 浏览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对于众生与菩萨,在世俗人看来,是凡圣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这是世俗人的偏见,其实,菩萨与众生的本来面目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道德积累的不同和由此所决定的精神境界水平的不同。菩萨与众生仅是对这两种精神境界的称谓。虽然我们是一般世俗人,如果精神境界超越了世俗人的范畴,达到圣洁、慈悲、善良的忘我程度,那么,这种境界就是菩萨。在现实社会中, 修行篇 2021年03月02日 0 点赞 1323 浏览 戒、定、慧 佛教不是其他宗教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佛法教育,佛法是什么,是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三句话和善恶因果规律。佛是什么,不是其他宗教意义上的教主、天主、神等,宇宙万物本来是一体的,这是宇宙万物的本来之性,这也是我们及所有生灵的本来之性,佛教称之为佛性。人们都是将这本来之性迷失了,将这仅有几十年寿命的肉身躯壳当成了本质的自己,却将自己的本来之性 修行篇 2021年02月28日 0 点赞 1437 浏览 修行教义 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向好的方面改变自己,从社会上人们努力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各宗教中教徒的修行,甚至是共产党员的自律等等,都属于是修行,并且还都属于是佛法修行,只是修行的教义、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目标不同而已。 修行篇 2021年03月27日 0 点赞 1288 浏览 如何驾驭钱财 钱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实践中派生出来的重要中介物,正是因为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这才产生了钱财欲望及钱多了如何驾驭的问题。 修行篇 2021年03月03日 0 点赞 1296 浏览 入圣三道槛 佛教修行与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修行的目标是天堂,佛教修行的目标是进入圣道,佛教修行的根本宗旨是将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出来而恢复自己的本来佛身。因为我们与宇宙万物就是本来的一体,这也是万物众生的本来之性,佛教称之为佛性,如果能将自性中的佛性证悟出来,将会对宇宙万物及众生产生与我们现实完全不同认知结果,同时也会将自身的佛性智慧施展出来而不可 修行篇 2021年02月15日 0 点赞 1522 浏览 « 12345 »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对于众生与菩萨,在世俗人看来,是凡圣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这是世俗人的偏见,其实,菩萨与众生的本来面目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道德积累的不同和由此所决定的精神境界水平的不同。菩萨与众生仅是对这两种精神境界的称谓。虽然我们是一般世俗人,如果精神境界超越了世俗人的范畴,达到圣洁、慈悲、善良的忘我程度,那么,这种境界就是菩萨。在现实社会中, 修行篇 2021年03月02日 0 点赞 1323 浏览
戒、定、慧 佛教不是其他宗教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佛法教育,佛法是什么,是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三句话和善恶因果规律。佛是什么,不是其他宗教意义上的教主、天主、神等,宇宙万物本来是一体的,这是宇宙万物的本来之性,这也是我们及所有生灵的本来之性,佛教称之为佛性。人们都是将这本来之性迷失了,将这仅有几十年寿命的肉身躯壳当成了本质的自己,却将自己的本来之性 修行篇 2021年02月28日 0 点赞 1437 浏览
修行教义 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向好的方面改变自己,从社会上人们努力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各宗教中教徒的修行,甚至是共产党员的自律等等,都属于是修行,并且还都属于是佛法修行,只是修行的教义、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目标不同而已。 修行篇 2021年03月27日 0 点赞 1288 浏览 如何驾驭钱财 钱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实践中派生出来的重要中介物,正是因为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这才产生了钱财欲望及钱多了如何驾驭的问题。 修行篇 2021年03月03日 0 点赞 1296 浏览 入圣三道槛 佛教修行与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修行的目标是天堂,佛教修行的目标是进入圣道,佛教修行的根本宗旨是将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出来而恢复自己的本来佛身。因为我们与宇宙万物就是本来的一体,这也是万物众生的本来之性,佛教称之为佛性,如果能将自性中的佛性证悟出来,将会对宇宙万物及众生产生与我们现实完全不同认知结果,同时也会将自身的佛性智慧施展出来而不可 修行篇 2021年02月15日 0 点赞 1522 浏览 « 12345 »
如何驾驭钱财 钱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实践中派生出来的重要中介物,正是因为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这才产生了钱财欲望及钱多了如何驾驭的问题。 修行篇 2021年03月03日 0 点赞 1296 浏览 入圣三道槛 佛教修行与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修行的目标是天堂,佛教修行的目标是进入圣道,佛教修行的根本宗旨是将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出来而恢复自己的本来佛身。因为我们与宇宙万物就是本来的一体,这也是万物众生的本来之性,佛教称之为佛性,如果能将自性中的佛性证悟出来,将会对宇宙万物及众生产生与我们现实完全不同认知结果,同时也会将自身的佛性智慧施展出来而不可 修行篇 2021年02月15日 0 点赞 1522 浏览 « 12345 »
入圣三道槛 佛教修行与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修行的目标是天堂,佛教修行的目标是进入圣道,佛教修行的根本宗旨是将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出来而恢复自己的本来佛身。因为我们与宇宙万物就是本来的一体,这也是万物众生的本来之性,佛教称之为佛性,如果能将自性中的佛性证悟出来,将会对宇宙万物及众生产生与我们现实完全不同认知结果,同时也会将自身的佛性智慧施展出来而不可 修行篇 2021年02月15日 0 点赞 152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