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妈妈和160个中国失学孩子  伍皓 李海求 吕蓓卡女士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人。1997年来到云南。数年来,她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寻找、帮助失学儿童,将160名失学或面临失学的山区孩子接到了昆明,无偿地资助他们上学……   爱这块神奇土地,更爱这里的孩子 吕蓓卡女士与中国孩子结缘,还得从一次偶然的机会说起。1997年,吕蓓卡女士与丈夫一同来到云南。一天在迪庆一个贫困山村里,她看到期样一幕:8岁的李玉庆拉看妈妈的衣襟央求着:“妈妈,等爸爸的病好了,就有钱供我上学了吗?妈妈,我好想上学啊!”然后,一步一回头地望着小伙伴们上学的背影掉眼泪。吕蓓卡被李玉欣恳求的目光感动得伤心落泪了。她几乎忘了自己身处异国他乡,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也是你的妈妈!”此后,吕蓓卡和丈夫商量决定留在昆明帮助这些孩子。 1999年春节,吕蓓卡和丈夫把家搬到了昆明,丈夫做生意为她提供部分慈善款,而她自己则开始四处走访寻找急需帮助的贫困孩子。为了方便沟通,吕蓓卡为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汉蓓佳,她觉得这个名字很美丽,并以此鼓励自己把爱心事业一定要做得很好。刚开始,汉蓓卡常常独自出行,有时甚至徒步走到偏僻的山区。 一次她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走了8天才到达一个小山村,在村里,村民们一开始不明白这个美国妇女到底来做什么,不时还会对她投来敌意的目光。可当地村民们知道她是来帮助他们的孩子读书时,便争先恐后地把汉蓓佳请到自己家中,为她做当地最丰盛的饭菜,让她住最好的房间。村民们的淳朴和热情更加坚定了她要帮助这些孩子的决心。 2000年春季,汉蓓佳在迪庆、怒江等地长途跋涉寻找失学儿童,整整花了25天,磨破了两双旅游鞋,脚板上长了水泡。就这样,汉蓓佳帮助的孩子慢慢多了起来。 11岁的伍正莉是贫困山区的孩子,父亲带着她和妹妹四处流浪来到昆明,以捡拉圾为生。一天,饥饿难忍的伍正莉带着妹妹在昆明北市区一个拉圾堆里找吃的,汉蓓佳看见后,流着眼泪将两个又脏又饿的娃娃抱进了怀里。如今伍正莉在汉蓓佳的关爱下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她妹妹也在读一年级。 汉蓓佳母亲般的真诚与慈爱感动了她身边所有的人,就连她美国的同乡都对她竖起大姆指:“吕蓓卡,了不起的母亲!” 爱心妈妈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汉蓓卡小时候生活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贫困的农村,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每天清晨,她要帮助父亲挤三至五桶牛奶后才能去上学。贫苦的生活磨练了汉蓓佳,她刻苦努力,勤奋向上,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后来,她的父亲通过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事业,成了当地有明的富人。富裕了的父亲常常帮助穷人。每一次救济穷人,父亲总会接着吕蓓卡一同前往,使她的品德和心灵都会受到洗礼升华。 如今关爱中国的贫困孩子,成了她全家人共同的爱心事业之一。随着被资助的孩子不断增多,汉蓓佳的儿子、儿子的学生,以及丈夫的朋友都加入到了汉蓓佳的爱心事业中。儿子和他的学生们帮助汉蓓佳发现新的资助对象,而丈夫和他的朋友则为汉蓓佳提供所需的资金。同时,汉蓓佳在美国的另一个儿子和女儿以及其他亲戚朋友都很支持她所做的这项公益事业,他们都在为汉蓓佳提供着资金。 汉蓓佳在寻找中发现,多数没有钱上学的孩子都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她就专往那些少数民族地区跑。2000年,汉蓓佳在昆明市禄劝县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寨,看到许多孩子每天上学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她一口气资助了这里的15个孩子。2002年,她又通过多方筹资在那里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 为改善学习环境,租了十套公寓 汉蓓佳在美国时,曾经做过教师。她知道童年教育对一个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可她所资助的孩子们,虽然有了机会读书,但毕竟他们生长的环境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们拥有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呢?这个问题成了困扰汉蓓佳的难题。 2001年,汉蓓佳被昆明龙泉育才学校聘为高级顾问,同时担任该校名誉校长的职务。何不把孩子们都接到学校来念书?汉蓓佳的这种想法得到了校长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家人的赞同。 汉蓓佳开始在昆明环境非常好的北辰小区里找房子,她按照自己设想的人数,先后租下了10套公寓,全部都是跃层,这样可以将孩子们的起居与吃饭分开。然后再为每个公寓配备一个生活老师。接着,她便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再一次踏上了去山区的路,贫困的村庄把孩子们一批一批接到昆明。到2003年底,汉蓓佳从云南与四川、西藏的交界处等贫困山区接来了160个孩子,这些孩子最小的才两岁,最大的有21岁。 孩子们到了昆明后,北辰小区的公寓就成了他们的家。10多个孩子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生活老师负责他们的吃穿。汉蓓佳专门租了一辆中巴车,每天负责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 由于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少数民族地区而来,刚来时甚至连汉语都不会讲,学习基础差不说,还不大懂礼貌。针对这种情况,汉蓓佳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她和同事们身体力行地做着孩子们的表率,教孩子们写信给山区的父母和亲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些孩子都有了变化。大部分孩子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所以学习特别用功,通常都考班里的前三名。来自云南与西藏、四川交界处一个小村庄的李文静,是和弟弟一起来到汉蓓佳身边的。在家时,她和弟弟一年之中只能吃上几顿大米饭,根本没有想到还会有机会上学。12月21日那天,是文静13岁的生日,懂事的小姑娘没有告诉汉蓓佳,因为她害怕汉蓓佳会给她庆祝生日,“如果每个人都过一回生日的话,汉蓓佳妈妈得花多少钱啊!”小姑娘含着眼泪说。 用真挚的母爱,呵护每个孩子 从1997年至今,汉蓓佳无偿资助过的孩子远远超过160人,自2001年起,随着孩子陆续住进昆明,汉蓓佳每月要为孩子的生活、学习等费用开支约1万到1.2万美元。 汉蓓佳可以给这些孩子们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但并不希望他们因此而形成一种依赖,更不允许他们有优越感。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汉蓓佳对孩子们要求很严厉。她希望这些孩子都能明白有很多人在关爱着他们,能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比如努力学习、多做家务之类。 小明(化名)是从云南最贫困的地区昭通市流浪到昆明的孤儿,就连父母和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每天流浪在大街上,12岁的小明常常被人指使去偷东西。汉蓓佳从大街上把小明领回来,希望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为此她花了比其他孩子多数倍的心血。一次,仍有“野性”的小明离家出走了,汉蓓佳认为是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好,每天站在家门口盼望着小明归来。第五天,小明偷偷地在家门远处窥视,几次都看到汉蓓佳顶着寒风站在门口呼唤他的名字,小明再也忍不住哭声,老远跑过去一头扑在汉蓓佳的怀里边哭边说:“妈妈!我舍不得离开你!我再也不会出走了。”汉蓓佳的眼睛湿润了。一年多来,小明有了根本的转变。 在昆明北辰小区,很多知道汉蓓佳事迹的人,主动前往捐钱送物献爱心。但也有人投去怀疑的眼光:一个“老外”花这么多的钱和心血去帮助那些无亲无故的陌生人,值得吗?对此汉蓓佳心里十分坦然:一个人尽力去做自己喜欢而又愿意做的事,且这件事对社会有益有贡献,那就很值得。她说,她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勤奋好学、自强自立、勇敢向上,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明天。                                       摘自《中国老年》 (这人无疑是天使的化身,她一定是天主教徒,是止于天道的佛法修行人。这些人的精神境界是天人水平,世人当然不能理解。这样的人们临命终时,其灵魂自然是随着自己的天堂精神状态向上升腾而入天道,而世人们的灵魂在临命终时大都是向下堕。)

点赞(1)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