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教导人们认识自己本来面目的最圆满而终极的教育,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众生一体、不生不死的永恒存在,可是人们都是将仅有几十年存在区间的肉身躯壳当成了本来的自己,让自性中的贪、嗔、痴、慢、疑五毒恶道余习将自己偏离了本来面目而孤立了出来并越去越远,沉沦于六道中不能出离,永远地承受生死之苦,宗教将这内在的恶道余习称之为原罪,但它不是吃禁果造成的,是内在的五毒恶习没有褪掉的原故,佛法修行的目标就是将这原罪褪净而恢复自己的本来佛身。在原罪逐步褪净,恶因逐步消除的同时,将有不同的好的感应出现,身体健康是这些感应中的一个最小方面,世人们不了解这其中的本意,而是变相地执着在这感应表相上而称其为气功。所以说,气功的产生根基是佛教。其他宗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就是因为没有本质的概念,结果是气功内涵被其他的内容所掩盖,精神内守的作用被取代了,所以也就与气功无缘了。

佛法修行就是拯救灵魂的过程,身体上的感应仅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点点利益表相,佛法修行就是戒、定、慧三字决,戒就是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这是修行的助缘,是积累道德财富,提升自己精神境界水平的行为,为在是自己的心境放开,随着自性中恶业的消除,自己的心性也逐步地向本来的佛性回归,智慧也在向本自佛性回归的过程中逐渐地显露出来,对于气功的开发实际上也就是自性智慧的开发,恬静虚无的境界就是定的境界,所谓的气功态就是定。如果能达到了念念定的时候,智慧也会逐步增长,达到了阿罗汉水平的时候,很多的佛性神通就会显现,这时的身体就已经断除了患病的因缘,不再生病了。

佛教中有一部叫《童蒙止观》,亦称小止观的佛典。通篇介绍人们修炼层次的提高过程与具体的修持方法。其通篇内容就是十个层次,叫十次第:具缘第一,弃盖第二,诃欲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我们从这十个次第中可以看出其所介绍的即是一个道德修养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在功能开发的过程。他与其他经典不一样之处就是他直接把人类的潜能开发的效果与人类精神道德修养的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这近乎是人们气功提高的内容,所以,他是佛教中教授气功的典籍。从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气功潜能的开发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并非象社会上一些气功大师所讲的那样,仅凭几样动作姿势训练和一些冥想及吐呐就能把这种潜能挖掘出来那样容易。更不可能是某教主或大师赐予的。从十次第中还可以看出,书中所讲,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不是最终目标,因为到了第八次第的时候,就有了觉魔的智慧了,这魔不仅是社会上宣扬杀、盗、淫的群魔滥舞,还包括了病魔,让自己觉察病魔的因缘而躲避,这时候,身体上有了病因出现,还没等到有症状,就会感觉到了,就会有智慧提前消除了。到第九次第就可以达到了现实社会人们自我治病的目的,当然,此时的治病能力要远远地超过气功的威力了。但还有第十次第的终极目标,那就是证果,是精神道德修养的最高升华,即佛教中所讲的证果回归自己的本来佛身,至此如果不精进努力,最终还很可能落入魔的眷属中而前功尽弃。

对于气功的神奇作用,并不是某教主、某大师赐予的,是宇宙佛性在我们身体中的反映,这也可以说成是我们自身的本如佛性的发挥,只是我们不认识其本来面目,使之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不能充分利用,并且还会时时地作出抑制这种潜能发挥的邪恶来。相反,在一些人当中,有意或无意地在利用自身的这种潜能,这就是高寿老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心态平和,善于将自己的心情处于恬静的虚无状态,这就等于是将自己归于众生佛性的一体之中,这就用不着自己再有意地去做养生努力,宇宙佛性自然就给调节好了,还是完全无偿的。

气功能力的大小是由个人的气功素质所决定的,气功素质又是由个人的精神道德水平来决定的,提高个人自身的道德水平就成为身体健康长寿的关键。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这就是宗教中的佛法修学内容。

正信宗教都有教导人们弃恶扬善的佛法基本理性,都是在弘扬佛法,所以说,都有提高人们气功素质的作用,但是总有一个阻碍不能突破,那就是万能的主,而佛教是教导人们成就与佛一样的法身慧命。相比之下,还是佛教中的理论最为详尽、具体、科学、圆满。又因为气功治病属于一个人道德充实而升华的慧的阶段,其他宗教没有让个人发慧之说,所以,气功也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佛教高僧中,这种潜能的发挥与利用也最实际,也最神秘普遍,有神通的高僧大德也层出不穷,而其他宗教中就没有。因此这也就成了那些伪科学、伪气功可利用的大旗。那些伪气功、宗教骗子也都是用佛教中的一些只言片语来包装自己,说自己的功法是佛教的真传,说自己是正统佛教密宗,说自己是某大师真传弟子,有的干脆把自己说成是某主、某神、某佛等等。

对于气功这种潜能开发的过程,就是个人精神道德修养提高的过程,精神道德提高的过程就是佛法修行的过程。佛教教义就是提高人们精神道德修养的极好教材,那么,两者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佛教中,虽然具有开发人体潜能的作用,但不是提倡的目标。所以佛教大师教导弟子们,修行不能执著于潜能开发与神通上。要求修得人生最高精神境界的道果。对于只追求潜能开发与神通的人,是持批评态度的。在佛教中看来,潜能的开发与神通的产生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是不能探求与执著的,否则会影响道业的继续提高,是一种障碍,这在佛教经典《楞严经》上论述得非常详细,所以对气功持否定的态度。并对于那些以贪求神通的人或团体都以旁门左道而称之。经中讲,那样会使人癫狂,其精神就会被相应的天魔所控制,不能自拔。现实生活中就会表现为精神分裂症及邪教中的异常行为等。佛教中有一句警言,就是“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可见其重要性。世上也有不依佛法而修成并具有一定神通能力的修行人,佛在《楞严经》中归纳了十种,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并称这种人为仙,这与我国的道教及气功修法极为相似。

现实生活中,追求异端邪说是人类的愚昧与贪求的本性所决定的。而那些行为不轨的劣根人,就利用人们的这一弱点作为自己发财、获名、夺利的商机。还有一些人只知道一知半解,利用自己的一点潜在本能大做文章,自以为得到了无上妙法,殊不知这点点的利益仅是周虚空、遍法界佛法中的一滴水而已。这种无知怎么能在这广阔无垠的自然世界探求更深的利益呢?正确的气功功法确有治病养生的功效,这只是人类性本善佛性开发的一点点妙用利益。这只是佛教中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提高的一点点现实感应而已,离更高、更美好的精神境界还差的很远。对于气功爱好者来说,研究一下佛教典籍“小止观”,必有更美妙的发现。佛教中的《楞严经》更是具有一定气功研究之人不可不读的教材。

按照佛教中的教导去修习,其利益要远远地超过所谓气功的利益。气功只是利用吐纳、意念、导引的方法,使人入静,达到超然的感觉状态而启发人的自身佛性,使自己身体运行系统稳步快速地向最优化、也就是最健康的方向回归。 这种回归有不少的主观误导成分,这自然也是更高修行的一种障碍,在有利的同时,也有弊端,容易走火入魔,因此不是根本究竟的最完美方法。其解决的仅是现实表面问题,却不能解决根本永恒的问题。而佛教是从人的本来佛性的角度,净化自性中的精神污染,从意识根本上达到自己精神境界的最完美、最自然的超然状态,最终让自身的本如佛性显发出来,也就是天人合一、众生一体的精神境界,佛教界称这种精神状态为觉、为佛。佛教中讲“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气功与佛教的根本不同,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可比拟的区别。因此,只要按照佛教中的教导去修行,气功的利益也就深藏其中了。不但身体健康,还要家宅平安、诸事如意,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执着于现实社会中所描写的那些气功流派与方法,自己精进佛法修行,一切都包括在其中了。

其他宗教也是使人们精神道德提高的神圣场所,但是由于教义的不究竟,不能达到这样的深度,也就不能使人的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因为,这种潜能的开发是佛教中所讲的发“慧”的过程,由于其他宗教都是让徒众绝对服从教主的启示,事事求助于教主的恩赐,不提倡自己发“慧”,变相地让佛法修行止在了“戒”与“定”的阶段上,这就变相地剥夺人们发“慧”的权力,而“慧”能力的开发又是佛教中的根本内容,是人们开发自身潜能的关键,那么,气功现象也就不能发挥出来了,气功自然也就与这些宗教无缘了。

气功之气,统一场、佛性也。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