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弟子规中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是什么意思,请您讲一下。

答:同样是在世间的人们,品行高低各不相同,没有正确的牢固主见,人云亦云跟潮流跑的普通人占大多数,这叫流俗众。而有仁德,有一定的正确牢固信念的人很稀少。这个仁字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善良,另一个是有智慧。因为善良是产生智慧的根本,有智慧的人也必然善良,所以统称之为仁者。

问:要这么说,人可以分为流俗与仁者两部分了,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答:区别实在是太多了,小的如腐化与养生,大的如罪犯与圣人。在小的方面,流俗众们都是提倡享受,对于养生方面却不重视,待到疾病降临时,却是害怕的要命,没有智慧知道这都是自己找来的,应该勇于承当,应该忏悔改过,接受惩罚。你看在医院排队看病的人们,有相当多的人们没有必要求助医生,自己完全可以不治而愈,结果是过度治疗,虽然当前的病症消失了,却不知为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的祸根,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流俗众的人,都不知道自性中神通广大,奥妙无比的如来佛性是无所不能的。是自身佛性将自己演绎成人,对于一些不适的调节自不在话下,可是流俗的人们没有智慧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有病无病地往医院跑,无病先治,小病大治,大病也就将自己象死猪一样地任由医生宰割了。岂不知,自身本具有的如来佛性是如何的了得,气功界对这些稍有一点悟解,但也非常浮浅,否则就不会出偏着魔和产生邪教了。而仁者就不会这样,首先他们按健康的佛性规律来规范自己的衣食住行,而不是跟着潮流跑。这样的生活态度本来就不容易患病,就是有了疾病,仁者首先选择的是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节,而不是跑去找医生。对于疾病的折磨也是勇于承受,敢于承当的结果是疾病折磨的痛苦减少了,结果是疾病很容易痊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有智慧,能透过自己的身体看到本质的自己,也就是自己无所不能的如来佛性,勇于承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身佛性调节的过程,由此而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治疗或是配合医生治疗。

问:还有什么不同呢?

答:在学习上。在接受新事物上,流俗人没有基于佛法的正知正见,只是人云亦云随着潮流走,面对形形色色的新事物,全盘接收,就是对于自己的精神、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健康已经产生了影响也不知觉,甚至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网迷、游戏迷、赌球迷、网恋迷、性解放、同性恋及网络犯罪等等。而仁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符合佛性因果的,对于不符合佛性因果的事物能果断地远离,而对于符合佛性因果的事物,就坚定不移的接收甚至是发扬光大。有些非常残疾的人,为什么能做我们常人都难以完成的事情,学成我们常人都难以完成的本领,依靠的是什么,就是他们所说的靠自己、靠自己的坚强信念。这个自己决不是残缺的肉身躯壳,而是自己内在的本如佛性,是自己的本如佛性无所不能。

问:在处事为人及社会往来中有什么不同呢?

答:在处事为人及社会往来中,流俗众所遵循的就是利,利谁,利自己。你看社会上的一切宣传,就是“利益”二字。追求利益没有错,流俗众,民以食为天,只是追求的度不同而已。大的如社会名流、企业老板、明星大腕以及总统、首脑等等,小的如平民百姓,无不如此,所以说都是流俗众一类。是流俗众就都离不开七情六欲的烦恼和疾病的折磨,在疾病折磨面前都是完全一样的窘态。疾病就是辨别流俗与仁者的一面镜子。而仁者在处事为人与社会往来中所遵循的是义,是我在这些往来事物中,能为他人带来什么,贡献什么,也就是我在其中有什么佛性意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价值。所以说,仁者在处事为人及社会往来中都是考虑自己的精神价值,而不是物质利益,因此,人们都愿意与仁者交往处事。由此可以断定,仁者多的地方,和平安定,欣欣向荣,安全幸福。实际上,当今社会上充满了尔虞我诈,尔虞我诈的根本就是利,这说明流俗者的比重太多了。对于流俗众者来说,享受、甚至是奢侈一些不能是错,甚至还在提倡,因为不奢侈不享受不追求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几个人能勤俭节约地享受低碳生活呢?极少!这就是可怜的仁者稀了。

问:可是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除去无知的童年,再减去痴呆的老年,再减去拼命学习的学生年,还有拼命工作积累的竞争年,能有几年的享受光景!再说,仅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所得,又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利益,能有什么错呢!

答:没有错,流俗人嘛!上班了,有收入了,买了房子,买了车,成了家,有了孩子,最终就是让自己及家人如何享受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流俗众所追求的“利”,这是完全正确的。而对于仁者来说,上班有收入了,首先想到的是感恩,感父母恩如何孝敬父母。感国家恩如何为国家效力。感社会恩如何为社会做贡献。至于享受,只是满足了基本需求就不再追求,如房子够住就好,公交很方便,对于车子的享受没有必要,还要造成公路的拥挤,空气的污染,就舍弃了。成了家也是勤俭持家,教育孩子也是做一个仁者。为什么仁者会这样,因为仁者想的是“义”字。就是人生的精神价值。精神是什么,是自己永远不会消失的灵魂。

问:人死如灯灭,不好好地享受人生的生活,人到死了,价值还从何说起呢?

答:这就是流俗者与仁者的本质区别,流俗者是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拼命地为这个假合的肉身躯壳消耗自己的道德财富。而仁者是明白这个假合的身体就是一个躯壳,所谓的人生就是永恒自性生死轮回中的一小段,不愿意将自性中的道德财富消耗在这个邻时的肉身躯壳上,留着道德财富为提升灵魂的阶层服务。而流俗者是拼命地将自性中的道德财富往世间掏,结果是让自己的永恒的灵魂向人道以下的恶道堕落,所以,在流俗人间普遍认为是人死都要做鬼。而仁者都明明白白地确信自己死后要上天堂,这才是价值。而流俗人间所认为的价值实际上是尸体肉的价值。社会上所评的财富榜,实际上就是尸体肉的价格榜。人死榜也无,灵魂变成鬼,连再享受人身福报的道德资粮都没有了,财富榜名岂不是笑谈。

问:我明白了,流俗众所认为的价值都是建立在这肉身躯壳上的,而仁者所认为的价值都是建立在灵魂上的。

答:完全正确,流俗众们都是拼命地为提升自己肉身的价格而拼命,而仁者们都是为灵魂的富有而清贫。肉身都是有生死的,价值当然也就有限期了,流俗众们的认识局限既然如此,如此的执着也就有道理了。有几个人能将自己的认识拓宽至幽冥界,认识到不死的灵魂才是本质的自己,确实是难以想像,自然仁者稀了。仁者圣也!

问:我想做个仁者。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