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育界强调,父母教育孩子要站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最奏效,佛教也称众生平等,这是不是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平等互利的关系了。要这么说,孩子对父母的反叛也是有道理的了。

答:你说讲的平等是安全正确的,确实如此。这个论断的源头就是佛法中所讲的众生平等。这里的平等是众生本性的平等,就是众生无论身相如何,是人、是动物、是饿鬼、是天人等等,内在的本如自性都是平等的,佛教中是指这些所有的众生的本来面目都是与佛一样的法身慧命,都是一样的如来智慧,从这个角度说众生平等,这当然也包括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了。虽然如此,但要真正地明白了这其中的真谛,可不是我们所能达到的,我们是没有证出自身佛性的迷惑凡夫,如何明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要有所局限了。我们是属于人道中的凡夫,就要用人道的伦理来解释这两者的关系。父母与孩子都是各自的分体,父母对于孩子的心永远是最真诚的,这里,母亲又要绝对地高于父亲,所以才说,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最圣洁之爱,圣洁在哪里,就是母亲始终将孩子看作是自己一体的,说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对孩子的付出也是没有任何索取的,这就是佛性。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再是这样了,孩子对父母不仅没有这一体的圣洁之情感,甚至从有分别心开始,还会产生对父母的认识分别,丑俊分别,好坏分别,甚至是亲疏分别,这就不不是佛心了。子女终生都难达到对父母的佛性情怀,甚至还是随着父母的年老,分别心更重,所以说,母子难平等,难平等的根结就是自己的心,父母对子女永远是佛心,而子女对父母却是众多的分别心。所以才说,母子难平等。

问:在你的博客新聊斋篇中就有一位儿子为母亲捐肾的事迹,说的是一位37岁儿子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在寻找肾源无果的的紧急情况下,儿子将自己的一个肾捐给母亲的事迹。这个儿子的精神境界能与母亲相平等了嘛?

答: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此类的例子,儒学说教中总结出来了二十四孝,你说的这位儿子的行为完全可以归于二十四孝中,这些子女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就是将自己看成了与母亲是一体的。这就是佛性之爱了,是最为圣洁的、高尚的,也是福报无边的。母亲的佛性之爱受着性本善佛性的惯性驱使,显露出来比较容易,而对于子女来讲,能将自己深埋到底的佛性显露出来,就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了,所以我对其的评价非常高,他有可能是游戏人间点化世人的圣人再现。就是世俗凡夫,就这一件行为,就为自己积累下了无限的功德,下世灵魂只能是上升,就是再到人间,也是大富大贵之人。但能有这般境界的人又有多少呢,极少了。所以说,母子难平等的结论还是不错的。

问:我也听老人讲过,说是人心都是向下的,也就是说,人们的慈悲情怀都是偏向下一代,这大概就是母子难平等的根源吧。

答:不错,这是一个根源所在,但还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这是圣与凡的一道分界线。如果自己掌握自己的心境总是处于这道分界线之上,那么他就是圣人之材,将来必是圣人至成佛道。相反,他就是脱离不开六道的凡夫。而世人们常讲的做人要尽孝道,这个尽孝的标准远远不及母子平等的标准,只是说尽做儿女的责任而已,但这点责任却是衡量人性的标准,如果这点做到了,就为自己下世再来做人增加了一道保障。如果做不到了,那么就是失去了自己的人性,也就是失去了下世再做人的资格,也就是堕落畜生、饿鬼道了。如果不仅不尽孝道甚至还要虐待、折磨、忤逆父母,那么他这生过后灵魂的归宿就是地狱了。

问:人们都知道做人要尽孝道,但是也有一些原因让儿女们难以尽孝,比如工作繁忙,家庭所累,夫妻不睦,社会应酬等等,难尽孝道确实也有一定的难度,也就是说满足尽孝道的标准很难。

答:是很难,实在的难。这也就等于是说下世再来做人难,太难了。这是做人的第一标准,再加上社会上的无尽邪恶诱惑,还有内心五毒的不断作祟,六根六识的内奸勾结,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自己下世再来做人实在是难上加难了,难怪佛陀讲,下世再来做人的人就好比手抓大地土中,仅是张开手后遗留在指甲缝中的几粒而已。所以说,不要说理由,更不要说时髦与潮流。仅是扪心自问‘我怎么做’而已。如果是甘心堕落,怎么做都可以,也都有道理,如果要保持住自己下世再来做人或是向上升腾,那么就要按照佛教中的十业标准,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点不能含糊,差一点也不可以,更别说是世间的强词夺理了。

问:现在社会上也呼吁尽孝道,政府也在制定一些措施,甚至还要法律干预,让青年们尽孝养父母的责任,也常常地宣扬孝敬老人的事迹来教育人们,你说,这样做能改变现实人们的精神面貌嘛?

答:以上所做固然对于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有所帮助,但是还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要从灵魂深处寻找解决的方法,所以说,解决灵魂的问题则是宗教范畴了。这些宗教中,又是佛教最为彻底、究竟、圆满。因为人们的本如自性都是一样的,从这样的角度来启发人们的精神境界平等才有可能。因为到了这种精神境界,就会感悟出众生平等,佛与凡夫平等,母子平等自然也在其中了。所以才说,凡是达到与母亲一样平等心境的子女们,都是已经达到了至圣的平等境界,也就是悟出了佛性真谛,如果再依佛法地进一步努力,在这有限的一生中证出一些佛果还是极有可能的。当代高僧宣公上人的神通就是在他在母亲坟前扎个茅庐守孝三年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当时有不少的人在他守孝的茅庐前上供许愿无一不灵验。当时香火非常旺盛,吃饭完全不成问题。

问:为什么说其他宗教就不究竟圆满了呢?

答:因为其他宗教都有一个最根本的不平等,那就是教主与信徒不平等,还有宗教内外的不平等,有的甚至还有男女的不平等,有不平等存在就有矛盾的产生甚至是战争等等,这样的信仰自然不会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了解清楚,自然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说佛教是最圆满的。

问:你所说的不平等是针对相互之间的情感宽容度说的吧,父母对子女则是无限包容的佛性之爱,而子女对父母的包容之爱则是有限的了。可是有些矛盾,或说是不平等,甚至有些孩子的坏习气甚至是对父母的忤逆不孝却是父母宠溺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父母的佛性之爱制造出来的,这又怎么解释母亲的佛性与平等呢?

答:佛就是“和”,是一体之和。出自母亲的佛性之和是针对自己子女的,在子女身上,发自内心的佛性体现了出来,但母亲也是凡夫,在其他方面也许就不如其他人了,甚至还赶不上自己的子女,如我博客新聊斋篇中“疯娘”篇中的疯娘,她为他的孩子出气,打伤了对方的孩子。由此为家里惹来祸端也不知,为了给孩子摘好吃的野果,竟然跌下悬崖摔死。这个疯娘在孩子身上体现的就是佛性,而在其他方面却是个疯子,但就这一点,子女却是永远难以佛性之心回报的,也就是说永远平等不了的。虽然母亲对待子女是佛心,但不一定有佛的智慧,因此好心做坏事的无益付出又从孩子的身上体现了出来,结果受害的第一人又是溺爱孩子的母亲。结果是加大了这种不平等,这就是你所说的这类问题。那么母亲对孩子只有佛心还不行,还要有佛的智慧才行。

问:那么母亲的佛性智慧又从何而来呢?有了佛性智慧又会怎么样呢?

答:佛性智慧就是从佛法修行中来的。最基本的佛法就是社会上的道德法规,再高一些的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儒学教育。更高一些的就是宗教教育。最圆满的就是佛法说教了。佛法的圆满之处就是能让人明白因果,明白自己对子女的付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明白自己与孩子虽然是母子,但内在的本性却是平等的,明白这一点,母亲就会以正确的态度来与子女沟通,正确处理好母子的关系,就不会产生出于好心地做折磨子女的事情,也不会溺爱做糟蹋孩子福报的事情,更不会做教孩子成混世魔王的事情。将孩子教育成反面教材是母亲内心五毒中的愚痴造成的,而佛法修行就是以消除内心五毒为宗旨的,所以说,佛法修行是增长智慧的最好方法。如果做母亲的有了一定的佛性智慧,自身就会成为孩子的效仿楷模,所以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次就是会和孩子心平气和地平等沟通,将自己所具有的智慧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做一个有正知正见、有能力的正直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的心境也会与母亲的佛心平等了,子女也会以相似的佛心来回报自己的母亲。如果母亲没有智慧,虽然母亲不变的佛心施与了孩子,但是由于自己没有佛性智慧,时时地在为孩子表演反面的典型,再加上对孩子的无原则溺爱,从而将孩子本身带来的福报糟蹋殆尽了,结果是亲手把自己的骨肉培养成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福报浅薄、愚痴顽劣,甚至是祸害无穷的浪荡子,为社会制造了一个祸害,由此也为自己造下的恶业与恶果。实际上,自己晚年接受子女的回报程度就是自己福报的一部分,那些受子女折磨的母亲是自己的福报在用佛心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糟蹋掉了。为什么会这样,是有佛心而没有佛性智慧的缘故。在当前的社会世风下,有佛性智慧或是追求佛性智慧的母亲仅仅是仁者稀中的一极少部分,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所以还是说母子难平等。

问:要这么说,那些被宠坏的孩子也是母亲愚痴溺爱的受害者了,也是可怜的,又有什么办法挽救他们呢?

答:同样也是佛法修行,如果这些孩子有缘也入了佛门,他就会随着修行的深入,逐渐地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明白了母亲的佛心,明白了自己本来也是与母亲一样的佛心并努力地开发出来而达到与母亲的平等。“百善孝为先”,孝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科目,所以说,再顽劣的孩子,只要是入了佛门就有出头之日。

问:看来佛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教育孩子也是这样,我要好好地考虑考虑了。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