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人们相互之间都需要爱,宗教中也提倡人人都要献出一点爱,佛教中却不讲爱,而是将爱说成慈悲,请问,这两种爱有什么区别嘛?

答:区别很大。区别就在于出处的不同,一个是出自于自己的心,另一个是出自于自己的本如自性。心是我们的生理器官,既然出自于世俗之心,就要有一定的世俗目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虽然有些爱表现的也非常圣洁,如宗教中所讲之爱,但还是要有一个心的目标。更不要讲情爱了,情爱心的目标更是复杂的难以说清。而慈悲是出自于自己的本如自性,因为佛教所讲人与众生、人与自然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体的,这就是我们的本如自性,也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基于这种心理所施之爱就不能用爱来表示了,因为这是出自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种本来面目的心理所施出的爱,这种爱佛教称之为慈悲,再说详细一点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你说,这两种爱能一样吗。

问:是不一样,可以其他宗教中所讲之爱也都是无条件的。天主教中就讲,天主和教徒就是相互渗透和一体的。伊斯兰教也是在讲要无条件地相互帮助。难道也与佛教中所讲的慈悲有区别嘛?

答:是的,因为他们所讲之爱虽然很伟大和无私,但都是有一定局限范围的,天主教的施爱范围就是人类,虽然也有爱动物,爱环境的内容,也是属于牵强附会的次要地位,实际上,就是对于人类而言也不是全平等的,因为他们常讲有关于异教徒的称谓和内容,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宗教审判之类的悲惨事件。但相对于伊斯兰教来讲还是要宽容一些,伊斯兰教中爱的范围更为狭窄,这也是他们容易征战的原因之一。如果是慈悲之爱,怎么会有你我他的分别呢?没有了你我他的分别,就没有了矛盾,还哪里来的征战呢?连冥界的众生都包括的一体大爱,怎么还会有独立之言行呢?所以说,有范围的爱都是不究竟、不圆满的,也就是不实的甚至是虚假的。如果是真爱就不会有矛盾和争斗,更不会有杀戮,带血腥的宗教祭祀已经证明其教义的不究竟,也显示了爱的局限性,但比起人们顺口溜之爱还是要圣性多了一点。对于一些伪君子所讲之爱,那完全就成了骗人的鬼话,甚至是他们的遮羞布。

    问:当前,世界上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爱”字。人们也都承认,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可为什么有时听起来总是觉得也点儿不对味儿呢?比如在一些演出场合,令人肉麻的靡靡之音中的爱字煽情,在众多性犯罪中的爱字欺骗,还有一些在爱字掩盖下的宣淫艺术等等,由于这些缘故,广说一个爱字,总是觉得有些不舒服、不妥当,可又说不出其中缘由,听到你的这些分析,我才明白。

答:这就是由于世俗之爱内涵的不究竟所引起的。爱字是一个中性词,它是心理感情的流露,由爱而生贪,由贪而造恶的实例比比皆是,甚至宗教中的矛盾争斗,都是对有限之爱的偏执造成的,因此说这个“爱”字是造恶的根源。现在世界上出现的众多奉献爱心的行为也都是以爱字作解释,这里的爱字就包含慈悲因素多一些,但是人们不知佛法理论,又不愿意与世俗之爱混为一谈,所以才在爱字前面加一个大字,叫做人间大爱,其实就是慈悲。

问:可是,我看社会上施爱现象很多,有的不声不响,有的轰轰烈烈,可是还没有见到哪位佛教大师这么搞,既然是最大之爱,就要比其他施爱更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可是没有见到这类现象,是不是慈悲概念空有其名?

答:社会上是有不少慈善救助的事例,确也解决了不少的实际问题,但最本质的是什么?不是给了他多少帮助,也不是给了他多少财物,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长远的命运,最重要的是让他能有自我生存和自我致富的能力,这才是最大也是最为本质的救助。真正的佛教大师是没有财物的,因此不可能像社会一些人那样地搞献爱心活动,也更不会以此地去沽名钓誉,有的却是让人改变命运的无尽智慧,这是真正的本质财富,是任何金钱财富也不能比拟的。但是,这种财富不会像其他财富那样地到处去送,人家也未必能要,所以说,这种财富的施於与获得是要靠缘分地去求、去取,大师也会无可保留地一一相赠。这怎么能用爱去表示呢,是慈悲。在人们求法的时候也都是讲请法师慈悲开示,而不是说请法师爱我、给我。法师也不会像其他宗教那样地说我爱你,我给你们什么。为什么?是因为法师已经将众生都看作是自己一体的了,还有什么爱与不爱的分别呢!这里再讲爱实在是太渺小无力了。

问:按你所说,世间所讲之爱是没有慈悲本质深远,那么又如何看待世间的献爱心行为呢?

答:佛法修行主要是规范自己,杜绝任何攀援,对于施舍也是佛法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助缘,因为佛法修行就是从施舍开始来破我执和行平等心的。也是在增加自我修行的道德资粮,待到修行到了一定水平,甚至证得了一定的佛法道果,物质财富没有了,佛法智慧增加了,自然就会生起大慈悲心而行法施了。行法施就是让人们明白真正的自己是谁和如何改变永恒自性的命运。这种爱的意义实在是太广大深远了。这个修行人也就自然地进入到了菩萨的精神境界。

问:可是社会上施爱心的人不都是佛教徒,有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信仰,还有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你说的这些道理还能派上用场吗?

答:佛法根本不是宗教,是揭示宇宙、生命与自己本来面目之谜的本质科学,这与科学事业目标完全相同,佛法是从性上去探索,科学是从相上去探索。科学上的规律非常之多,而佛法所遵循的就是最基本的善恶因果规律,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规律。这与人们信与不信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是他做得符合佛法规律,他就是佛法修行,就会得到佛法利益,甚至还会有佛法感应以致证得佛法道果。所以说,以上所讲都是相通的。

问:那么如何给社会上的献爱心行为一个意义界定呢?

答:人生到世上来都是有一定机缘的,也就是无缘不来,其缘是什么,就是还债、讨债和接受自己往世因果的受报,通俗地讲这就是生来的命运。所以说,一切坎坷、磨难甚至灾难都是有一定缘由的,只是人们没有证出自性中的佛法智慧,本能中的五眼六通就不能发挥他的性能让自己看清这一切灾难的缘由,自然害怕躲避和求助,这是自然的。可他不知道,这是自己往世所做的恶因造成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有佛法智慧的人是害怕自己造因,所以是小心翼翼地做人,唯恐不慎为自己造下恶因,但当灾难来临时,也知道这是自己还欠的时候到了,所以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接受果报,不求外援,因为他明白,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偿还是没有意义的,这时通过他人帮助善巧避过,就是相当于自己没还,以后还要重新受报,所以他不接受他人的帮助甚至拒绝。而世俗人就不同了,由于他们不懂佛法,不知道注重自己道德的修养,灾难来临时,却怕得要死,说老天不公,不是自己勇于承受,而是善巧地求人帮助,表面上是别人帮助他度过了难关,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对于他内在的孽缘根本没有消除,以后还要重新受报。也正是由于这些人的执着,才给了他人献爱心施舍和为善良人自己种福的机会,所以说,这些需要帮助的人都是善良人的福田,也是佛法修行人为自己增加修行助缘的机会。所以说,一次爱心行为的实施,表面上是多少人得到助,实际上是多少善良人为自己又积累了多少福德,多少佛法修行人使自己的修行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实,从佛法的角度讲,所得救助的人没有得到什么,因为这只是表面过去了,以后还会重来,而善良人所得才是真实和永恒的。可是世俗人由于没有开悟,就是乐于此。

问:这些我可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按你这么说,需要求助的人就没有办法了吗?应该如何解决才是最彻底的呢?

答:一是忏悔,二是依佛法修行,为自己积累道德福报,命运自会改变,灾难也会由大化小、由小化无地解脱了。至于如何通过修行解脱的具体方法,就要向老法师索求了。

问:照你这么一说,似乎把献爱心的意义完全颠倒过来了,不管怎么说,得到他人的救助总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答:这可不一定,正像“西游记”中孙悟空所讲,一切事物都是有一定定数的,灾难更是如此,如果他的灾难在劫难逃,甚至其道德福报已经亏空,那么他如果接受了救助,不但不会有益,甚至还可能害了他。社会上这类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而是很多。对于这类因果认识较浅的人,在接受这类的救助时,当然是心无顾忌地满心欢喜了。而对于有一定佛法智慧的人在接受这类的救助时,不是心无顾忌地满心欢喜,而是战战惊惊地想我是不是能接受,也就是我有没有接受这种馈赠的福份。所以他在接受这种救助的一刹那,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还,也就是如何报恩。想到其他人是不是比我更需要而转出去。甚至就直接地转出去不接受。为什么?就是他们认自己的因果孽账,主观地接受因果的惩罚,这些人的行为结果往往是劫后余生、柳暗花明。有些灾难在承受之后才感悟出,这才是真正解脱。要知道,看不破这个道理的人非常非常多,也非常普遍,这就是迷。

问:社会上献爱心活动轰轰烈烈,我看大部分和尚却无动于衷,只是念佛念经地不问世事,是不是他们就没有爱心,没有慈悲心了?

答:真正的佛法修行人甚至是有成就的人,可以说应该是物质最贫穷之人,所以不能实行财施,又因为拒绝攀援是和尚遵守的戒规,所以也就难以抛头露面了。可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对世俗社会及众生的奉献功德却是大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时时都是在为世界和平、为众生一体、为天人合一作祈祷,让自己成为符合宇宙佛法的典范,是宇宙佛法理性在自身上得以实施的执行人,这些是社会上的任何爱心奉献都无法相比的。虽然表面上没有奉献什么,他们却是在以实际行动切实地演示改变命运的方法和神通。如果人们能从他们身上感悟出什么,那种馈赠将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但是这种求助却要到法师那去求才能得到,无论社会地位如何尊贵与卑贱,无论财富多么的富有和贫穷,只要是去求,都是平等对待,这才是慈悲。所以才说和尚是众生的福田。你要知道,如果某一个地方有人修行成功而入圣道,那么他所在的地区就会平安吉祥。这又是高于大爱的神圣行为,所以说,修行人精进修行本身就是慈悲众生的神圣行为,也是修行人的神圣使命,所以说,修行人不精进,甚至是懈怠都是有罪的。因为其他宗教没有开慧证得圣果的教理,施行大爱自然也就是他修行的全部了,也是所行的最高境界了。

问:那么他们大量地施放爱心,又得到了什么呢?

答:有施就有得,他们将自己的物质财富施舍给了需要帮助的人,自己落个一贫如洗,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道德财富,要知道物质财富是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如果施舍了出去,这些物质的价值意义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化成了自己的道德财富,道德财富是为灵魂所拥有的,它可以提升自己灵魂的能量空间,灵魂所拥有的道德财富大到了没有世间的享受可对应的程度,就只能到更高能量的天堂空间去享受天福了。天福享受包括了千百万年的寿命,由自己天堂境界化现出来的极其美好的享受境界,还有任意傲游太空的神足惬意。这些是世间的任何享受也无法比拟的,相比之下,世间那些贪恋的财阀、寡头们都是没见世面的地狱鬼,他们的灵魂归宿大都是三恶道。

问:我明白了。

点赞(0) 打赏
返回
顶部